磁器口地铁站西南角,有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寺庙——清化寺,被称作明代前期建筑的“活化石”。如今,这里成了一处“工匠营”,培养古建工艺技术人才、传承工匠精神。
■前世
明代前期建筑“活化石”
从磁器口地铁站西南角出来,朝西走,远远地就能望见古建的一角,这就是清化寺。跨入院内,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映入眼帘。宝殿顶部是宽大的庑殿顶,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勾勒出屋顶的外形,垂脊弧度平缓、曲线优美,一端卷翘着,延伸向天空的方向。檐下斗拱美观大方,彩绘精美。
“清化寺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的乳母捐资兴建的,也是京城现存屈指可数的明代前期建筑,堪称明代前期建筑的‘活化石’。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拉链厂,也是当年北京轻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京诚集团相关负责人武冠利说。2013年,清化寺被公布为东城区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前后,东城区对其进行了腾退和修缮,现存寺庙内保存基本完整的是大雄宝殿、天王殿。
虽地处当年北京外城,但清化寺仍是宽敞的大庙院落。“不同于一般的寺庙,清化寺的建造等级颇高。您瞧,大雄宝殿的屋顶是北京外城罕见的庑殿顶建筑。”武冠利解释,庑殿顶是中国古建中等级颇高的屋顶形式,比清化寺的单檐庑殿顶等级再高的就是重檐庑殿顶,像故宫中的太和殿、保和殿。
在修缮中,清化寺保留了不少“宝贝”。大雄宝殿旁曾立明代宋拯撰并书《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拉锁厂扩建生产时将这块碑拆除,埋入地下。在修缮时,施工单位将它原址保护起来,如今就在大雄宝殿的东侧,由于石碑是朝下掩埋的,因此上面的碑文仍保留着,成为清化寺的“身份证”。根据碑文,可知清化寺原有高大的院墙,占地面积应包括今清华街5号院、9号院。按碑文“钟鼓昕晡”,清化寺营建之初应有钟鼓楼。
此外,寺内还保留着康熙朝起居注官李仙根题记过的“大雄宝殿”匾额一方,与故宫太和殿琉璃瓦同款款识印记的黄琉璃勾头瓦等,都保留在寺庙里,向世人诉说着寺庙的前世故事。
■今生
工匠营里老师傅传帮带
走进大雄宝殿,只见被保护起来的墙面四周展板上,摆放着一排排传统木工、瓦工工具,殿中地面上,还有制作精美的小式五檩柁木结构模型,让观众清晰地了解古建的内外结构。
“我们长期服务于首都老城保护修缮,要在修缮中留住老房子的味道,老材料的使用、老构件的保护、老手艺的利用都非常重要。”京诚集团副总经理王永久说。2017年前后,东城区对清化寺进行了腾退和修缮,并将其作为工匠营,更好地培养古建工艺技术人才,深耕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技术传承。
绕场一圈,记者感觉工匠营俨然一个古建实操基地,木作工具展示区、柁木檩件展示实操区、古建知识教学区等错落有致。木作工具展示区的墙面和展柜中摆放的都是传统工具,不但锯、斧、刨、锤、尺、锛、铲、凿等一应俱全,还分门别类地标注了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柁木檩件展示实操区中,一组按1比2比例缩小的小式五檩柁木构件非常精致,可以组装搭建,也能非常直观地了解建筑构造、构件间尺寸关系。古建知识教学区中,有可供交流学习的古建模型和图纸。
2020年起,工匠营开设实操培训课程,包括瓦作、木作、油漆、彩画、水、电等几大类课程,京诚集团邀请老工匠们入住,手把手地教新人。
老木匠杨建宗拥有祖传的木工手艺,熟练掌握古建修缮标准、规矩和方法,退休后受工匠营邀请,积极参与新人培养工作。30岁的王帅就是木作行当的新人。“我学过几年木工,但进步有限。和其他学员跟着老师傅线下实操了几次,从传统木工工具使用到燕尾榫、门窗、隔扇的制作,再到柱子的墩接等,收获非常大。”王帅说。
被聘请回来的老工匠还有很多:瓦工出身的徐闯从业40多年,参与了东四北大街、平安大街等地的修缮保护工作,熟练掌握干摆、丝缝、淌白等传统砌筑工艺;李祥启从事水工工作30余年,主要负责自来水管线、水表的安装及检查维修,眼下他也积极向新人传授经验技术。
自2021年成立以来,工匠营已邀请50余位专家学者及一线技术工人公开授课,参与人数达到2676人。
■传承
面向学生开门讲古建
工匠营不仅培养京诚集团内部的新人,工匠营今年3月还开设京诚工坊,面向大中小学生推出“木工坊”“彩画室”“泥瓦间”三项研学课程,让大孩子、小孩子们也能跟随经验丰富的工匠们,用双手感受古建之美,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今年夏天,43名来自北京城市学院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专业的大学生们走进工匠营,开展了为期4天、共30学时的“屋架模型的制作与安装”课程学习。
从圆构件的砍圆抛光、方构件的砍刨平直,到画线、开榫、做卯,在木工专业匠师的指导下,斧、刨、尺、墨斗等传统木工工具轮番上手,一个个规定尺寸的构件及其榫卯跃然手中……在专业木工的带领下,43名学生分成6组,协同合作完成了1比6比例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三套模型的制作。
“屋架模型的制作与安装,是我们专业的必修课,能来古建里实地学习制作,学习老工匠的本领,对我们的专业技能提升很有帮助。”学生们表示。
针对小孩子们,工匠营则采取学做结合、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使受学者将传统古建知识记入心中,将亲手制作的传统物件带回家里。
彩画是中国传统建筑上的装饰画,体现了建筑的等级、功能,同时起到了保护木构件、填补木构件缺陷的重要作用。彩画室的课程围绕清化寺内各殿的彩画展开,“清化寺内大雄宝殿门上的是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此外还有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宝珠吉祥草彩画和海墁彩画。”工匠营讲师张鑫拿着一幅幅彩画样式,现场教小学生们如何辨别不同的彩画类型。
在张鑫的带领下,小学生们认识了绘制彩画所使用的专业颜料、工具,了解了天花彩画绘制的十二道工序,并现场体验了“画金龙”这一工序。大家小心翼翼地用笔尖描摹,亲手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感受薄薄纸张中所凝聚的匠心工艺。自2023年3月至今,工匠营已面向社会接纳学员30余次,人数达到800余人。
“传统建筑营造手艺,是最需要保护和坚持的技术遗产。”京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永久说,不论是京诚集团自己的工匠,还是来工匠营学习的大中小学生们,都希望他们能有所收获,将工匠营的培训结果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为老城保护、古建保护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