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 非遗同行——东城区举办“非遗在社区”成果展

  • 2023-09-21 16:43:00
  • 北京旅游网

【北京旅游网报道】文脉传承,芳菲满径。在北京市东城区,永外街道的孩子们可随时在鲁班学堂做一名“小工匠”,昔日宫廷专属的景泰蓝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扎绢人、做绒鸟融入花市百姓的日常,红桥市场5G直播基地聚集了一大批热爱非遗的年轻人……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成为文旅部 “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经过几年来的生态涵养,东城区“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呈现出固源强本、活色生香的多种形态。

9月21日上午,“美好生活 非遗同行——北京市东城区‘非遗在社区’项目成果展”在东城区金隅龙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金隅龙顺成文化产业园作为支持单位,来自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东城区委区政府及东城区非遗联席会成员单位的各位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2023东城非遗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单位、东城非遗新场景实践基地代表、东城“非遗在社区”试点单位及部分媒体代表与会,共同见证了东城区“非遗在社区”的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

截至目前,东城区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225个,其中37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东城非遗以“燕京八绝”宫廷技艺为代表、以京味儿市井民俗技艺为特色,数量多、品极高、品类广。代表着皇城文化的景泰蓝、雕漆、玉雕、京作硬木家具等多次服务奥运会、APEC等重大外交场合,作为国礼相赠;代表京味儿民间文化的扎燕风筝制作技艺、兔儿爷制作技艺、北京泥人张、北京绒花等项目传承多年,广受社区百姓的喜爱;还有花市元宵灯会、前门传说、北京杠箱等等,铸造了城市坚固的文化基因,成为东城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东城区始终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全面整合并充分发挥东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在事业端通过构建国家、市、区三级名录体系、大力推进“非遗在社区”、举办传承普及品牌活动等举措,在产业端通过完善政策促进体系、用好东城非遗专项扶持资金、打造标杆性项目等方式,在传播端用新视角讲述、沉浸式体验、多主题覆盖、全媒体展示等方式,多措并举构建非遗的保护、传播、普及矩阵,东城区“非遗之城”建设摁下快进键,传承发展的土壤日渐丰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创新实施文旅部试点“非遗在社区”

实施“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是东城区在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牢牢把握“尊重社区居民主体地位”“发挥传承人作用”等重要工作原则和重点,进一步培育非遗在城市中传承发展的土壤,探索在城市中传承非遗的有效方式,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

试点几年来,东城区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非遗在加强社区治理、增进社区凝聚力、维系邻里和睦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六个试点社区积极探索,把原来单一模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到更深层次的非遗生活化、民众化领域,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让非遗更好地回归生活、回归民间。东城区逐渐形成了保护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社区居民身份认同感和持续感持续增强,城市历史文脉有序传承。

一是“形成了一个模式”,即街道、社区、传承人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东花市街道以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与传承人集体创作,将北京绢花、绒鸟、料器等非遗作品设计与抗疫主题、冰雪冬奥主题相结合,在东花市社区博物馆长期展出,并进行巡回展示,充分体现了“非遗在社区、非遗反哺社区”的理念。

二是“占领了一个阵地”,即将非遗植根校园的青少年文化教育阵地。传统名校对社区文化具有强劲的辐射作用,工美附中将“金石传拓”纳入课程体系,校长王泽旭亲自授课。京剧、中医药、书法、京绣、景泰蓝等非遗项目在校园内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形成非遗重要传播阵地。

三是“创新了一个理念”,即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非遗“网上社群”理念。以红桥非遗传播孵化园作为支撑平台,红桥5G非遗文创直播基地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大师的周末时光”“00后说非遗”等板块深受年轻人喜爱。参与、观看量近千万人次,“中华文化大乐园”非遗直播时荷兰、比利时多所华校400名师生参与互动。

四是“构建了一个生态”,即非遗产业链条与社区居民爱好者、就业岗位或展演舞台相结合的非遗新生态。天坛街道将非遗扶贫与女性赋能相结合,推出“坛根儿留巧艺 指尖绣国潮”活动品牌,将传统的“剧装戏具一条街”与社区主阵地相连接,赋能京绣产业。崇文门外街道群众参与演出非遗舞剧《灯彩人家》,更新了非遗展演生态。

专项扶持资金助推市场焕发活力

2023年,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正式启动“非遗焕新”优秀项目扶持计划,重点扶持调查出版、传承活动、宣传普及、合理利用等四大方向的内容,经专家评审,共有32个符合政府保护发展方向、凸显首都核心区“非遗之城”特色的优秀项目纳入扶持范围。这些项目除获得“焕新计划”资金扶持外,还将在项目协调推动、资源要素配置、金融帮扶、宣传渠道推广等方面获得区文化和旅游局的重点支持。旨在多措并举解决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痛点,用好非遗保护发展资金,实现非遗创新性成果转化案例落地,助力打造一批以非遗为主题的标杆性项目和文化产品,推动东城非遗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推动非遗在新场景中实践探索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传习与传播,需要延伸到更多的生活场景空间,赋彩当代生活。在东城区这块土地上,已经有许多企业先试先行,率先搭建起产业融合的框架,他们以文化为底色,非遗为线索,把美好汇聚,将体验升级,展现更为潮流、时尚的城市生活。

如嘉德艺术中心与国家级遗传承人、故宫文物修复专家合作,举办高品质、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备的课程与讲座,定期开展非遗为主题的美育课程;王府中環19号府举办的非遗手作工坊和“1921燕京八绝会客厅”,将8件景泰蓝、京绣、金漆镶嵌等国家级非遗产大师作品融入当代生活场景;完美世界连续三年举办校园文创大赛,以传统非遗为元素并将孵化成果反哺传承人,还将非遗项目与宇宙护卫队IP结合出版绘本;新侨饭店将非遗传承普及活动与酒店产品进行深度嫁接和融合,为游客提供高文化附加值的增值服务,极大提升了到京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和获得感;文沁阁书店将非遗体验活动融入书店的空间,创造出一系列具有现代设计感的产品,吸引了诸多文化爱好者前来打卡体验;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依托展示空间,深度还原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艺,积极开展研学等体验产品。这些新场景对非遗融入当代社会进行了创新的实践和探索,创造了新鲜、有趣的“美好体验”。在活动现场,为这六家企业颁发了“东城区非遗新场景实践基地”的牌子,未来希望有更多的空间和场景加入到传承保护非遗的大家庭中来,创新实践,再结硕果。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东城区的“非遗在社区”的实践与探索,突破与超越了以往非遗保护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更加体现了非遗保护的本质意义。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把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中去考量,构建起非遗保护新格局,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需,把非遗保护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非遗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开拓创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非遗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