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人物简介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唐园村(现为临清市唐园镇唐园村)。6岁入私塾,后随父至江苏,14岁因父亲去世随母亲归乡。1908年入临清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同年底秘密加入同盟会。1912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投身于山东的革命运动中。
PART02主要事件
1917年9月入冯玉祥将军部下,因学习刻苦,英勇善战,深受冯玉祥将军的赏识,由士兵逐级擢升为38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察哈尔省省主席、北平市长、天津市长。
“七七”事变后,因战功卓著升任59军军长、27军军团长、33集团军总司令和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39年5月2日授陆军上将军衔。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由东北举重兵向华北进犯,占领了山海关和热河省,张率部在长城喜峰口狙击南侵之敌,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组建大刀队,身先士卒,夜袭日军,使有“铁军”之称的板垣师团受到重创,接着,先后在临沂、枣庄、徐州、潢川、光山、钟祥、荆门、宜城等地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一系列决战。
PART03与天津的故事
张自忠1910年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对他日后的成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36年,张自忠将军任天津市长据记载,张自忠来天津后,对天津市的吏治、工商财政、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和社会治安等各项事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张自忠由天津赴北随后担任北平代理市长。他一年的天津市长生涯至此结束却留给这座城市永远的记忆与财富。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与部下两千余人一起对抗日军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并将49岁的英魂永远地留在了襄阳大地上。在天津,张自忠先后有两处故居一处在现在的河北区金钢桥医院附近另一处在成都道60号。两处故居相比,后者保留更为完整当年,张自忠时任天津市市长期间大部分时间就是居住在此张自忠将军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变成了一条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阴中为天津人指引方向这位抗日英雄正在以这种方式深深刻在天津人的心里。
PART04故居景象及构成
张自忠在成都道的故居占地2870平方米,建筑面积1999平方米,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自成院落,建筑现状良好。
故居主楼三层,后楼二层,共16间,院内另有平房14间,建筑总面积1400余平方米。主楼一楼有会议室;二楼设两座平台;三楼有屋顶平台;后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书房。进大门右侧平房也设有会议室,左侧平房为佣人住房及门房。
2013年1月,张自忠的天津故居被评定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PART05游玩攻略
景点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60号
交通指南:可乘坐公交845路或868路在成都道站下车
门票信息:免费 周二至周日8:00-18:00免费参观
最佳游览季节:四季皆宜
预计游览时长:30分钟
PART06小编总结
小时候就听说过张自忠的抗日故事,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在和日军抵抗时,一颗炮弹突然在指挥所爆炸,弹片炸伤了张自忠的右臂,紧接着一颗流弹又击穿了他的左臂,献血瞬间留出来。张自忠强撑着给第5战区司令部写下了最后一份报告,并告诉副官“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直至死亡他身中7弹。张自忠是抗日时期的英雄,是无数抗日英雄的代表。他勇敢坚强,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年轻有宝贵的生命。在面对侵略者,他抱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