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唐山市,因“唐山”得名。“唐山”,在唐山市路北区境内,现名大城山。唐山之名始于后唐。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回途中经由唐山境,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爱妃,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1898年,乔头镇以镇北有“唐山”,而改名为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二十世纪初,唐山从工业镇逐渐发展为工业城市。1928年,唐山镇改称唐山市,仍属滦县八区管辖。1938年,日伪北平临时政府明令设唐山市,市区范围扩大,增加30个自然村。1939年10月,正式成立唐山市政机构。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唐山市人民政府建立,属晋察冀边区冀东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唐山市为河北省省辖市。
基本状况
唐山,简称“唐”,河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北省中心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港口城市,位于河北东部、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华北与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地,总面积为13472平方千米,是中国(唐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唐山下辖7个市辖区(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曹妃甸区)、4个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代管3个县级市(遵化市、迁安市、滦州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唐山市常住人口为7717983人。
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素有“北方瓷都”之称。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素有“冀东三支花”之称的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唐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30.6亿元。
旅游景点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2月,为了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向全市旅游景区发出倡议,对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参观游览政策。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1661年(顺治十八年)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营建,1664年(康熙三年十一月)主体工程告竣。1668年(康熙七年)营建圣德神功碑亭。1674年(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后孝诚仁皇后崩逝,开始筹建景陵。1676年(康熙十五年)破土兴工。1681年(康熙二十年)孝诚、孝昭二位皇后入葬时,景陵隆恩殿尚在修建之中。与此同时,埋葬康熙帝妃嫔的景陵妃园寝也随着完工,成为清王朝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妃园寝。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遵照祖母遗命,在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建造暂安奉殿。37年以后即1725年(雍正三年),雍正皇帝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是年农历二月初三动工,年底建成。在孝庄文皇后的暂安奉殿建成后,康熙皇帝就在孝陵东侧为孝惠章皇后兴建陵寝,约于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建成(准确年代待考)。这是清王朝营建的第一座皇后陵,开创了清代为皇后单独建陵的先例。因位于孝陵东侧,又与孝陵为同一体系,故名为“孝东陵”。
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将他的万年吉地确定在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并运去了大量建筑材料。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而废之,复于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另辟兆域,营建泰陵。自此才有“东陵”、“西陵”之分。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在景陵东旁为祖母辈的康熙皇帝的悫惠、惇怡两位皇贵太妃单独修建了园寝,称景陵皇贵妃园寝,俗称双妃陵。
1742年(乾隆七年),乾隆皇帝将东陵境内的胜水峪确定为自己的万年吉地,翌年二月破土兴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99年(嘉庆四年)定名“裕陵”。1747(乾隆十二年),裕陵妃园寝破土动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55年—1762年(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又进行了扩建,增建了方城、明楼、宝城和东西配殿。为了平衡东陵和西陵的关系,1796年(嘉庆元年),太上皇弘历曾谕令以后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道光皇帝于1821年(道光元年)在东陵境内的宝华峪营建陵寝,1827年(道光七年)建成。其妃园寝和公主园寝也随之完工。宝华峪陵寝建成第二年因发现地宫渗水,道光帝另在西陵境内相度陵址,随之将已建成的东陵宝华峪陵寝及妃园寝废掉,拆运到西陵重建,于是在东陵界内留下了一片废墟。咸丰皇帝即位以后将陵址选定在东陵界内的平安峪。
1859年(咸丰九年)破土兴工。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陵工受阻。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崩逝以后,陵工才被迫加紧进行,至1866年(同治五年)完工,命名“定陵”。随后妃园寝也相继告竣。修建定陵时由于战败赔款,国库空虚,不得已选用了宝华峪道光帝弃陵的大量旧料,建筑质量大不如前。1873年(同治十二年),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在定陵东侧二里许的普祥峪和菩陀峪同时破土兴工,1879年(光绪五年)同时完工。16年后,慈禧下令将自己的陵寝进行重修。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开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完工,历时13个年头。因为这两座陵都位于定陵东侧,且从属定陵,故统称为“定东陵”。慈安皇太后的陵单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皇太后的陵单称为菩陀峪定东陵。
同治皇帝生前未选择陵址,在其驾崩后才仓促相度,陵址确定在东陵界内的双山峪,定陵名为“惠陵”。1875年(光绪元年)动工,1878年(光绪四年)建成。位于惠陵西侧的妃园寝也在1876年—1878年(光绪二年至四年)间建成。由于国力维艰,仅过了21年,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竟发现隆恩殿大木构件多有伤折、糟朽现象,不得已拆掉重建。重建工程于当年(1899年)开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事件,工程被迫暂停,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才结束,历时8年。
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1945年9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人,明目张胆地开始盗窃陵寝。整个清东陵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1952年,国家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陵寝进行管理。
1961年,清东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正式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大会上,清东陵获得全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孝陵神路:长约6公里,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室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建筑相贯串,形成陵区建筑中轴线。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
孝陵石牌坊: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夹杆石的顶部圆雕麒麟、狮子,看面分别浮雕云龙、草龙、双狮戏球等图案。梁枋上雕刻旋子彩画。折柱、花板上浮雕祥云。斗拱、椽飞、瓦垅、吻兽、云墩、雀替均为石料雕制。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仍完好无损。
孝陵石像生: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鋑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这组石雕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
孝陵七孔拱桥:拱形桥在石桥中是等级最高的一种。七孔拱桥在清东陵只孝陵有一座。桥长110米,两侧安设石栏板126块,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
裕陵圣德神功碑亭: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黄琉璃瓦覆顶,厚重的墩台四面各辟券门。亭内高6.64米的两统石碑分别竖立在两只巨大的石雕龙跃之上,东碑刻满文,西碑刻汉字。碑文由仁宗嘉庆皇帝撰写,文字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亲书。此碑至今保存完整无损,字迹清晰。亭外广场四角各竖一根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华表。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身、云板、承露盘和蹲龙组成。柱身上雕刻着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八角须弥底座和栏杆上亦雕满了行龙、升龙和正龙,一组华表上所雕的龙达98条。
裕陵地宫: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其地宫由九券四门构成,进深54米。从第一道石门开始,所有的平水墙、月光墙、券顶和门楼上都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如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五方佛、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
菩陀峪定东陵:三殿菩陀峪定东陵是慈禧皇太后的陵寝。其隆恩殿及东西配殿木构架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梁枋彩画不做地仗,不敷颜料,而在木件上直接沥粉贴金,其图案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殿内墙上雕有寓意“万福万寿、福寿绵长”的砖雕图案,并全部筛扫红黄金。三殿的64根露明柱子上全部盘绕半立体的镀金铜龙。封护墙干摆到顶,拔檐砖上雕有“万福流云”图案。大殿周围的石栏杆,无论栏板、望柱还是抱鼓石上,全部浮雕各式龙凤呈祥、海水江崖图案。
裕陵玉带桥:在隆恩殿后、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单孔拱券,三桥并排。桥面两侧安装白石栏杆,龙凤柱头。这种规制的石桥在清陵中仅此一例。
凤凰山公园
其中有一处位于唐山市中心区,面积17.95万平方米,是唐山市建园最早、功能设施完备的公园,园内山清水秀,亭台阁榭,样样精致,园中的凤凰山顶建有凤凰亭,是市区的制高点,园内亭、榭、楼、桥各具情态。湖中泛舟、登山远眺、园中小憩、游乐观赏,其乐无穷。凤凰山公园位于唐山市中心、西山道与文化路交叉处的东北侧,因以凤凰山为中心建造而得名。公园始建于1952年,1976年大地震后重建,1984年重新开放。
唐山抗震纪念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成立于1986年,由原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改建而成,于198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属于地方性历史博物馆,是集唐山抗震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唐山抗震纪念馆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馆藏精品有国画长卷《唐山大地震祭》。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菩提岛
菩提岛,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00年更名为“菩提岛”。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几百棵菩提树植于岛上,菩提岛由此得名。菩提岛位于河北省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渤海湾之中,景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是华北第一大岛。岛上有各种植物260多种,自然植被覆盖率98%以上,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之美誉;且有潮音寺和朝阳庵遗址等佛家古迹。
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深研滦州千百年悠久历史,详读华夏民族南北融合之美,以研山为骨,以滦水为魂,以人文为韵,以绿林为脉,开发滦州古城并将其打造国家级135—140天景区。52亿元巨资兴建滦州古城,气势非凡。2000余亩占地,兴北方盛世之风,载千古圣贤至高品格。以“和”文化为理念规划古城,整体规划布局纵向为和,横为时间轴,截取三千年历史烟云中最鼎盛时代的精华,采撷极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艺术,盛世景象,水绕古城,繁华街市宛如积淀千年的历史长河,每一步都在领略盛世时代煌煌风韵。从滦河而来,向盛世而去。
滦州古城复原千载历史古迹:古城门、杨三姐告状的老县衙、钟鼓楼、接官亭、古戏台、风雨桥、滦州阁、和园、文姬楼等盛世建筑,展现遥不可及、难以清晰领会的历史印象, 取其神韵,结合现实。融汇南方水文化,修建滨水而居、临水起舞的环城“青龙河”。以契丹文化为主导,复原上河图不夜盛景,全面打造小吃烧烤街、韩国风情街、婚俗文化街、庙会文化街、民俗文化街、韩国女人街、缅甸玉石街、养生文化街及游客接待中心、五星级酒店等,无限风华,气势如虹。一座集文化、旅游、商业、会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北方人文古城,一处绵延千年的国家级4A景区,耀世而出。
清裕陵
清裕陵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陵寝建筑,基本上是沿袭明朝十三陵建造,并加以改进。往北依次为东西朝房、班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周围红墙环绕,与隆恩门相衔接。
红色旅游景点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1997年8月16日建成。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纪念馆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李大钊纪念馆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展览中心、研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祖父李茹珍监造的,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始建于1999年。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中部。1941年1月25日,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包围了潘家峪,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230名同胞遇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为纪念惨案中死难同胞,于1999年建成潘家峪惨案纪念馆。1995年,潘家峪惨案遗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冀东烈士陵园
冀东烈士陵园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是河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冀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1958年清明节落成并向社会开放,占地7.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古典牌楼式大门、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馆和烈士墓区。1976年大地震时所有建筑被夷为平地,复建工程于1986年竣工。“冀东烈士陵园”园名由聂荣臻元帅亲笔所题。烈士纪念塔塔高34.5米,塔身四面镌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林伯渠、彭德怀、萧克的题词。“冀东烈士纪念馆”馆名由萧克将军亲笔题写,基本陈列为《冀东革命烈士斗争业绩展》。在纪念馆前的东、西两侧绿地上,分别矗立着20位冀东知名英烈的铜像。烈士墓区共有烈士墓166座,安葬着178位烈士。
冀东烈士陵园曾先后荣获国家民政部授予的“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首届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弘扬英烈志传承冀东魂”服务品牌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政系统优质服务品牌。冀东烈士陵园每年接待社会各界谒陵群众50余万人次,实行免费开放,是唐山、秦皇岛、北京、天津、辽宁、内蒙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喜峰口长城
喜峰口长城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长约50公里,是明代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因历史久远且从未进行过人工修复的长城原貌而闻名。由于位置险要,这一重要关口曾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爆发过喜峰口战役。喜峰口是万里长城重要的军事关隘。八十年前,国民党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并由此诞生了著名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
喜峰口长城抗战开始于1933年3月9日,结束于4月13日。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进逼长城,平津危急。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等爱国将领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中共地方组织和抗日民众的支援下,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生死搏斗,苦战七昼夜,歼敌五千,一战成名。喜峰口防线经历多次激战始终屹立不倒。当年的日本《朝日新闻》也不得不承认:“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美食文化
迁西板栗,又称京东板栗,迁西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产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一带,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很多古籍上都有记载。迁西板栗栽培源远流长,《诗经》、《战国策》、《左传》、《论语》、《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书都有记载。《诗经》有“树之榛栗”的诗句。《战国策》记载,苏秦游说燕文侯时说:“燕国……南有碑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2008年3月,迁西板栗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饹馇又称咯扎、搁着、隔着,一种河北唐山的面食小吃,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据说当清王朝在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扎,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 咯扎’。”咯扎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咯扎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咯扎的身价也大大提高。
唐山麻糖是河北唐山传统的地方名点。呈薄片状,口感绵软,微脆,老少皆宜。有400多年历史,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唐山麻糖形似团花,薄如蝉翼,有的乳白有的淡黄,松软酥脆,香甜适口。发明麻糖的“广盛号”开始只是靠炸排叉(麻叶),后来发展到蜜汁排叉,再后来就发明了唐山麻糖。麻糖是由冀东地区的排叉演变而来。当时,人们逢年过节都喜欢用糖和面、芝麻油炸的排叉作为节日食品。大概距今一百多年前,糕点铺“广盛号”把这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点心投向了市场。那时市场上的排叉有两种:一种是用糖和面,再用芝麻油炸;另一种是先用油炸,再浇上蜜汁。两种排叉各有优劣,油炸排叉硬而脆,蜜汁排叉软而皮。“广盛号”在经营过程中融合了两种排叉的做法,精心研制,并吸取了京城糕点“蜜供”的浇浆法,制出了如今的风味名吃——蜂蜜麻糖。
棋子烧饼是河北省唐山地区的特产,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使用大油和香油合酥,包肉、糖、什锦、腊肠、火腿等多种馅心。色泽金黄,里外烤制酥透,肉馅鲜香,酥脆适口不腻,便于保存。与唐山麻糖同为唐山的特产。2019年,棋子烧饼制作技艺入选《唐山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烧饼的大小和形状都类似于一个象棋的大木头棋子,有时内有肉或其他材料的馅,表面有芝麻。烙烧饼用两个炉,一个在下面生火,另一个在上面吊着,两面同时烙。
刘美烧鸡——自清末至民国初年,乐亭人在东北经商、习商的很多,随着迎来送往活动的日益频繁,县城及集镇的饮食业也日渐兴隆起来。据县志记载:至“七·七”事变前,县城饭馆有34家,各集镇24家,赶串集的小饭摊多达120个。为招揽顾客,各家都苦心经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或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食品,如吊桥缸炉烧饼、岑科饺子、刘美烧鸡等,都是名噪当时的美味小吃。不仅本地群众喜食,而且还成为人们馈赠亲朋的礼品,在京东特别是东北一带也颇负盛名。
抚宁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锡符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腐败,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
唐山的懒豆腐有两种:一种是生懒豆腐;另一种是熟懒豆腐。生懒豆腐是将水泡好的大豆,用小石磨碾碎,放在大锅里熬。加入泡好的干白菜叶、咸盐、花椒水。等干白菜烂了熟了,就可以加入蒜末、辣椒油就玉米饼子吃了。生懒豆腐清香不腻,特别开胃。熟懒豆腐是将大豆在锅里炒熟加入花生米,用小磨碾碎。它的做法和生懒豆腐做法一样。就是吃起来特别香,特别解馋。
郝家火烧,始创于民国十年(1921),因其工作精细,配料讲究,外形美观,外焦里嫩,香而不腻,回味悠长的特点,称得上色、香、味、形四美合一的美味佳肴,开辟了叉子火烧美味的先河,享有“滦县一绝郝家火烧”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