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寺
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东北的武烈河畔,因寺内有一尊世界上最高的金漆木雕大佛,故称“大佛寺”。寺院占地3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贯穿于中轴线上,呈纵深式对称格局,是一座规模较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外八庙”中等级最高的一处。
普宁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这一年,乾隆平定西北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获大胜,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乾隆效仿康熙解决喀尔喀蒙古后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以一众志的做法,尊重蒙古民族信奉藏传佛教,仿西藏第一座佛教寺庙“桑耶寺”修建此寺,皇帝御題“普宁寺”,以示四海之内“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
两百多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这座塞外古刹历经沉浮,依旧法音远播,香火日盛。今天,普宁寺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被人们称为“北方的佛国”。
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全国5A级景区。
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建筑风格独特,吸收并融合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寺院建筑格局。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布置,全长250米,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汉传佛教伽蓝七堂式寺庙布局,后半部分为藏传佛教风格的寺庙建筑,仿西藏三摩耶庙之式建曼陀罗,沿山坡逐层台地叠起,以大乘之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碉房建筑以及四座喇嘛塔,错落有致,金碧辉煌,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