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祭九龙彭硇村
彭硇村,位于太行山东麓冀南段北洺河流域马河上游北岸的山坡向阳处,东距沙河市区40公里,属沙河市柴关乡管辖。地质条件多见紫砂页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等,地表为黄沙土质,有耕地面积7000多亩,山场6000多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主产玉米、谷子、杂粮,盛产荆条,200多种野生药材生长山间。村民姓氏有彭、刘、秦等姓,户籍人口1402人,均为汉族。
彭硇村,原名庙顶庄。明朝永乐二年(1404),有刘、智二姓应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定居,因南边山沟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九龙庙,故定村名“庙顶庄”。后有彭姓迁入,家族人口发展较快,在村民中所占比列增大,更名彭硇村。
自然景色
彭硇村地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1.4℃左右,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7000多亩耕地全部分布在山梁沟坡间,形成气势壮观的大面积梯田,每至夏秋季节,层层梯田上的庄稼或吐黄透绿,或姹紫艳红,把大地装扮的生机盎然。
彭硇村村西靠太行群峰,北依渡口清川,周匝山岭连绵,沟谷纵横,植被繁茂,有远近闻名的罄口山、北寨等或险峻、或平缓的山峰,九龙沟、五仓沟等多条深遂清幽、形貌奇绝的山沟环绕村庄。村南咫尺之遥为集人文与自然风景于一体的河北省风景名胜区九龙沟,此沟位于赫山脚下,因四周有九条山梁,形似九条巨龙在天地间飞舞,故名。这里奇峰环护,两山壁立,望天如线,沟深达234米;苍松翠柏,曲径通幽,石砌台阶直达沟底;沟底有九龙庙、九龙潭,水自红色山岩之中渗流而出,潺潺流水汇集潭中,潭水晶莹剔透,如珍珠撒落山间。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和民间传说,村西五仓沟是秦王李世民与窦建德农民义军交战时储藏军粮的处所,沿沟排列五座山峰,形似古代粮囤,故名五仓沟;沟岸悬崖壁立,沟内怪石嶙峋,植被茂盛,山花盛开,瀑布叠落,碧潭连连,形状不一。村北石寨山北坡脚下,即是旅游胜地秦王湖,站立山头远望,群山倒映,白云飘飘,浩淼烟波尽收眼底。村东鸡冠山赫然而立,古称罄口山,唐《元和郡县图志》载“磬口山,在县西南九十八里,汉魏时旧铁官地”。
古建和民居
彭硇村有存量非富的历史文物。据明、清两代《沙河县志》记载,九龙庙始建于元朝延佑六年(1319),曾为清代皇帝御祭龙庙,由于历代修缮,到清道光年间,已成为名贯冀南的八景之一。成化、万历年间敕封碑,明朝崇祯、清朝顺治护国灵候匾额,清朝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和民国年间重修庙石碑等历史遗迹存于庙内,装饰华美的外圆内方形石质九龙照壁为世所少见。彭硇村还有督司庙、桃花庵、村北大寨山古堡、土地庙、各姓氏祠堂等历史遗存。
彭硇村传统民居建于明清和民国时代,保存完好的院落有100多处,兼有石楼和平房,房屋1500间左右,建筑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绝大部分民居墙体为当地出产的赭红色石英岩石和石灰垒砌,少量用青色石灰岩石和石灰垒砌,石板覆顶或青瓦罩顶;墙体所用石材比较粗朴,石灰较多。
屋顶瓦片脊背朝下,片片叠压相连,形成一列列自屋脊至房檐的斜坡排水沟,红墙黛瓦,对比分明,远望别有一番景致。街巷拐弯处墙体“拐弯抹角”,平房墙角呈弧形,楼房下部墙角是凹进去的弧形,上部则是直角,这是因村中地皮金贵、巷道较窄,为便利人畜通行而设计的。
楼房一层窗户设计为上圆下方形状,石块裹券;二楼窗户则是方形,横木过券。这一特点与附近传统村落民居正好相反。
民间传说
关于九龙庙,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元延祐年间,皇帝开科,天下举子如潮水般纷纷赴京赶考。陕西汉中府小侣村有一举子杨九思,年方十八,生得面红如玉,唇若丹朱,两道剑眉直穿入鬓,一双凤眼酷若寒星。杨九思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勤于习武,十六岁已是文武全才。杨九思十八岁时正值大考之年,他辞别二老,赶赴京城而来。
一日,行至邯郸地界,九思已是唇干舌燥,大汗淋漓了。正逢郊野无村店,只得走到大树下暂且歇息。九思正背靠大树歇息,只见一老妇挑担蹒跚而至,老妇霜鬓驼背,上身穿件百衲衣,下衣裤管露破绽,脚底鞋子长飞翅,一抬腿三声叹。九思心下纳闷,又觉渴燥难忍,待老妇走近,躬身上前问道:“您老辛苦,在下乃上京举子。眼下烈日如火,实在渴燥难当,求您老赐碗稀粥,小生感恩匪浅。”老妇见少年相貌堂堂,俯身相求,急忙放下挑子,一把将九思挽起,说道:“哎呀,贵人既然口渴,只要不嫌我老婆子脏,稀粥只管喝去。”说着,舀过一碗双手递过。九思接过一饮而尽,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继而问道:“妈妈,你偌大年纪,不在家中享福,却徒步挑担为何人送饭?”老妇听问,泪水夺眶而出,苦叹一声道:“哎,是我造孽……”说毕,摇头挑担欲走。九思见状,知话中有因,上前拦住,再三苦求老妇讲个明白。老妇无奈,将心中苦楚一股脑倒了出来:“老妇曹庄人氏,早年丧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老妇纺线、织布赚得几个小钱,维持全家生计,好不容易将儿子抚养成人,娶了妻室,自己已是整日腰酸腿疼。原指望儿来养老,不期儿子不孝,儿媳又极为刁蛮,非骂即打,时常虐待。今日被逼给儿子、媳妇送饭,新罐好饭是给儿子、媳妇,稀粥是老妇自己的……”
话未说毕,老妇已泪水满襟。待杨九思醒过神来,老妇早已走远。九思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仰天大叫道:“苍天在上,我杨九思若能化人为龙,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万恶儿媳……”
杨九思行走半日,进入沙河县褡裢地界。他正欲歇息,突觉心口一阵剧痛,霎时额冷气绝。瞬间,万里晴空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乌云翻卷,猛听震耳欲聋一声雷响,倾盆大雨便劈头盖脸倾泻下来。只见一条青龙腾云驾雾,从南而北,口中叼一汉子,利爪抓一妇人,从天中飞过。
青龙驾云西去,择赫山为安身之处。尔后,数次显灵并造福一方,百姓遂修庙奉之为神,称杨九思为九龙爷。明清两朝,九龙爷护国治水患,雹打御花园,揭榜救国母,故而大明成化、大清顺治、乾隆数位皇帝屡有封赠且亲临御祭,明代敕封的“护国灵侯”石匾仍高悬庙门之上。自明以降,九龙神声震朝野,威名远扬;清乾隆年间,官方已将九龙沟九龙祭祀活动推崇到极至,沙河历任知县都拨出“官银”予以“官祭”。
民俗和特产
彭硇村九龙神庙祭祀仪式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沙河市褡裢、全呼、彭硇同时举办盛大九龙庙会。届时,村民虔诚地来到九龙庙,用八抬大轿请出“九爷”,放置到村“九爷”庙进行祭祀,并举行打扇鼓等系列民俗活动。庙会是山村的文化盛宴,也是村民进行孝敬长辈、行善积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彭硇还遗存有荆编、太行土布织造、踏山鞋制作、刺绣、剪纸等多项民间手工技艺。
因地处太行山区,物产丰富,彭硇村有多种地方特色小吃。菜肴类的有醋蒜拌山野菜、柴灶精炖大锅菜、山村老豆腐、山韭花炒笨鸡蛋、酸黄菜、炖山猪、炖野兔、清炖山羊肉等,均为无污染绿色菜肴,味道纯正,清香自然;主食类有小米捞饭杂面条汤、核桃栗子山枣熬小米粥、柴鸡蛋卤(羊肉卤)手擀面、轧饸饹、鲜玉米面饼子、馅贴饼子、菜团子、柴锅烙饼等,味道鲜美,风味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