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余额已不足,出来旅游除了游玩,品尝当地美食也必不可少。来北京,这几条美食街不可错过,打卡老北京美食,体验老北京风情,做“寻味美食家”!
簋街
簋街东起东二环东直门桥,西至北新桥十字路口,全长1472米。其中,西段南侧属于新太仓历史文化保护区,北侧属于雍和宫历史文化保护区。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簋街还是条“静街”,名字不叫簋街,就叫“东直门内大街”。1988年,晓林菜馆在东直门内大街开张,与金鼎轩等餐厅一起成为第一批24小时经营的饭馆之一。
老北京把夜间开市卖旧物的市场称为鬼市。慢慢的,簋街这条夜晚红火的餐饮街就成了大家口中的“鬼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鬼街”的名头响了起来,甚至有客人专程打车来吃夜宵。逐渐,这里形成了一条24小时都繁荣的餐饮街。
2000年,“鬼街”餐饮街有了正式的名字“簋街”。2016年,北新桥街道对簋街开展街巷整治,植入新的城市管理理念,为簋街带来新气象。2017年5月1日,簋街重新亮相。整治过后的簋街,路面宽了,也干净了。簋街人行道路普遍拓宽3米以上,最宽的地方拓宽后达到10米左右,在这走起路来都舒服了很多。
簋街道路两侧所有店铺外立面,全部重新设计装修。有的主打中式风格,尽显传统文化;有的突出民族风,地方特色浓郁;有的主打现代风格,青春时尚。就连路边的烟酒店、超市、冷饮店,也进行了专门设计,全部采用灰砖墙,屋顶是镂空的女儿墙,韵味十足。
要论簋街的标志性美食,非麻辣小龙虾莫属。如今的簋街已是集川、鲁、苏、粤、东北、清真等众多风味的美食街,而尤以“麻小、香辣蟹、麻辣烫、烤鱼、烤串”为主要特色。食客们曾自发地推选麻小、烤鱼和火锅为簋街最有特色的“三巨头”,且地位至今屹立不倒。
簋街的空气中仿佛终日飘溢着香辣烟火的味道。簋街在一批批食客的味蕾和肠胃的品鉴之下已升华成美食的代名词,成为北京时尚餐饮的标志。提起簋街,人们或许总会首先想到记忆中的一抹红色,那既是街道上的灯火,也是餐桌上的美味;既是谈笑朵颐的声色,又是恣意率性的生活态度。经过两次改造,簋街为东直门内大街赋予了新的格调,其意义已经超出了餐饮特色街道的范畴,成为京城夜生活和饮食文化的一个标签。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如今的南锣鼓巷,街边都是不同的商铺,美食应有尽有,有老北京特色的炸酱面、烤鸭、驴打滚、炸糕、门钉肉饼、杨记烤肉等等。
方砖厂69号炸酱面,它的面条筋道好吃,酱的味道非常好。十年只做一款面,一天就可以卖2000碗,12小时不间断排队。文宇奶酪是北京的老字号,家传手艺作坊,它虽身居幽巷却名声远扬。红豆双皮奶厚厚的奶皮像一床被子一样盖在上面,一半撒满了颗粒饱满的红豆,吃进口中,奶香浓郁。
南锣鼓巷里除了有老北京特色的吃食以外,也有其他地方特色美食,还有网红食品让你一饱口福。南锣鼓巷里满布酒吧、咖啡馆、特色饭馆,店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忠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来南锣鼓巷旅游既可以赏老北京的风俗文化,又可以品尝中外及各地的特色美食,大饱眼福和口福。
牛街
牛街是西城区牛街街道内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的一段街道,因这条街上回族聚居而闻名,也因为在这条街上有牛街礼拜寺而闻名于世。
现如今再说起牛街,更多人联想到的是闻名遐迩的牛街清真小吃。白记年糕,专卖各种年糕。白记的年糕有江米、紫米和江米面的三种。豆馅甜而不腻,红豆带有颗粒感,口感软糯有嚼劲。驴打滚,口感紧实,大咬一口,牙齿率先突围外层薄薄的黄豆粉,刺穿轻甜软糯的糯米,直达中间卷夹着的豆沙馅,细细回味满口豆香。
伊宝荷叶甑糕由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铁甑上蒸制而成,色泽分明,七层的滋味各有千秋,咬一口软软糯糯、黏黏糊糊、甜甜蜜蜜。芸豆糕有很多种口味,包括红豆、绿豆、椰奶、板栗、香芋、黑芝麻等。吃到嘴里香甜爽口,软而不腻,冰镇后再吃,口感更佳。
年记清真熟食的酱牛肉,肉质干松,含水少。酱牛肉炖得十分入味,吃起来软烂可口,香料并不掩盖牛肉本身的肉香;酱牛筋入味又筋道,吃起来咯吱咯吱地响;五香羊头肉,吃起来咸淡适中有嚼劲,越嚼越香。
祥云轩是一家传统的老北京清真菜馆,门面不大,门上的“门钉肉饼”四个字甚是显眼。这里的菜量大、味道好、价格实惠。门钉肉饼,是每桌客人的必点菜。肉饼由牛上脑与牛腰窝油 8:2 和成馅,再佐之鲜葱白提鲜,皮薄馅大、汤汁丰富。牛油容易凝固,因此趁热吃口感最好,再配上煎得金黄的饼皮,吃到最后一口也不觉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