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衡水内画
衡水内画也称之为冀派内画,发源于河北省衡水市,开山鼻祖为王习三大师。衡水内画是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是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其格调典雅,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可谓“方寸之间,别有天地”。
2006年,衡水内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 2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术
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兴起于明朝,盛行于清朝,历史悠久。法帖雕版拓印是将名家的书法镌刻在木板或石板上,其工序包括选材加工、雕版、拓印、装帧等步骤,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充分展现出汉字书法的精妙。
2011年,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 3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
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为酿酒提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衡水老白干素有“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具有“饮后口不干、不上头的特点”。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高奖(金质甲等大奖)。1952年祖国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把衡水老白干酒特作为慰问品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NO. 4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生产基地。
2006年,武强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 5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由心意六合拳演变而来,是清朝末年深州窦王庄村人李老能在所学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创造的,以三体势为基本桩步,以五行拳为基本训练,以十二形拳为应用,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
2011年5月23日,形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1月,《深州形意拳》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
NO. 6戳脚
戳脚被誉为“北腿之杰”,源出少林,创于宋,成于明,盛于清。饶阳宋氏独传的戳脚十三脚,被称为“戳脚之魂”,是中华武术的活化石,在中国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是河北优秀的民间文化遗存。独具特色的“戳脚”已成为衡水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水人民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武术园地的一枝奇葩。
2010年6月被衡水市政府命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月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被国务院命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NO. 7侯店毛笔制作技艺
一支侯店毛笔要经过复杂的6道大工序,73道小工序的精工细作,一杆上呈的毛笔才算完成,每一道工序艺人们都有自己的绝活和技巧。它是侯店人几百年来一丝不苟,潜心研究,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制笔精神和智慧的结晶。侯店毛笔制笔工艺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侯店毛笔被当地人誉为“衡水三绝”之一(衡水“三绝”——侯店毛笔、鼻烟壶、宫廷金鱼)。
NO. 8桃城剪纸
“桃城剪纸”又称“青亚剪纸”,是当今剪纸艺术行业中独具特色的新型剪纸,作为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形式不仅为剪纸行业带来了一股春风,也为衡水的剪纸人获得了荣誉。剪纸作品《好剧进您家》和《五行京剧脸谱》作为政府礼品分别被中央电视台八套和国家图书馆收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NO. 9安乐秧歌
安乐秧歌是流行于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北苏闸村一带的歌舞表演形式,最初叫太平车,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提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1937年村民安梦山成立了安乐会,安乐秧歌也因此而得名。
2009衡水市桃城区的“安乐秧歌”被列入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 10甩铁花
深州“甩花”在店上村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俗称“甩铁花”。寓意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表达了广大群众期待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深州“甩铁花”列入衡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 11故城运河传统架鼓图片
故城运河传统架鼓,即武官寨架鼓,因在故城县武官寨村传承而得名,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清朝末年的武官寨村民李登选,博采众家之长,自立一派,即“武官寨架鼓”。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