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以一方小小天地承载千年历史,趁着暑假,打卡河北这些宝藏博物馆吧,让博物馆众多文物,带你穿越时空,讲述燕赵大地的豪情激荡,感受古人匠心工艺的美与震撼。
沧州博物馆沧州历史悠久,因运河而兴,“沧海之州”“滨海遗风”。沧州博物馆共设置了11条展线来展示沧州独特的文化内涵。
先来看看这里萌萌哒的“明星猪”
东汉绿釉陶猪
材质为泥质红陶,通体施绿釉,侧面看:双目瞪视,张嘴露齿,吻部上翘,獠牙外翻,好一副孔武有力的模样,可是正面看,一下子就变成了“努力瞪大双眼”的小萌物,一副“我超凶”的样子。
看完萌猪再来看看这只威风凛凛的豹子——西汉错金豹镇
豹子卧于圆座上头微抬起,二目前视,四肢弯曲,周身饰错金卷草花纹,造型生动、逼真,错金银是古代在青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的一种装饰工艺,将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在青铜器上,由于金、银的色泽与青铜相异,经错金后青铜的表面随之呈现出各种绚丽的图案。
衡水市博物馆
相传大禹治水时天下分“九州”,衡水所辖冀州便是九州之首,历史上的衡水不仅名人辈出,文化遗产也丰富多样,当你想深入了解它的时候,不妨走入衡水市博物馆吧,你看这件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色彩的唐代邢窑白釉剔花凤首皮囊式壶。
质地细白坚硬,釉面平整光润,花朵纹和戳印纹装饰很是精美,属于唐代邢窑精品,这件瓷器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是衡水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邢台市博物馆
邢台有3500多年的建城史,是“先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而在邢台市博物馆里馆藏的宝藏,就是从远古到近现代,一代代邢台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来到邢台市博物馆,当然要先看一看它的镇馆之宝,商嵌兽首直内玉戈。
它是1992年8月2日在南小汪遗址的一座西周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长23.5厘米,宽4.5厘米,重175克,玉质呈深黄色,器体扁厚,三角形援,援末两面镶嵌相同的铜制兽首,玉戈结合了美玉高贵、润泽的秉性,和武器威严、杀伐的气息,具有着非比寻常的尊荣。
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一座3000多年城名未改的城市,既见证了赵国争霸,又在西汉后期跻身当时的“五都”之列,想要探寻这座古城光辉灿烂的文化精神,就一起来邯郸市博物馆打卡吧。
东汉刻度天禄架熨斗,支架顶部雕饰有传说中的瑞兽“天禄”,寓意为“天赐的福禄”,这是东汉人熨衣服的熨斗,也不仅仅是熨斗,有专家认为该器物有“持权柄以熨天下”的寓意,礼仪陈设的功能更多一些,汉代也有自己珍藏的古董,来看看这只蟠螭纹马首耳大铜鉴。
颈部饰一对圆雕马首环耳,马鬃毛卷曲,极具张力,从器型和纹饰来看,这只铜鉴应为战国早期器物,却出土于东汉王侯级别的墓葬中,说明早在东汉时期,这件马首耳大铜鉴就成为一件,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前代重器,不仅为主人珍视,更成为珍贵的陪葬品。
定州市博物馆
定州素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的美誉,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城市的雏形,汉风宋韵则彰显了它厚重的文化。
定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龙螭衔环谷纹青玉璧,就出土于定州市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此璧用新疆和田青玉雕制琢磨规整精美、纹饰疏密有致、造型古朴大方,玉璧上部一龙一螭同衔一环,生动活泼,寄托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而作为古代五大官窑之一的定窑,繁盛于宋代,国宝级文物“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就是定窑高超艺术水平的具体展示,长期被视为存世孤品的它,也完美展现了大宋风雅。
这件瓷器于1969年在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通高25.3厘米、口径1厘米、足径6.6厘米,采用堆贴、刻花和划花的技法,有龙首、莲瓣纹、卷草纹等装饰,胎体洁白细膩,它是定窑瓷器中尺寸最大的一件,且器形规整,显示出定窑制瓷成型、烧造工艺之高超,为定窑白瓷中的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