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龙虎,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鸡泽梅花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拳打脚踢,要站其中,不偏不倚,拳打正,眼看正,步走正……”29日上午,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浮图店镇柏枝寺村,鸡泽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郑龙虎正带着孩子们练习基本动作。
梅花拳简称梅拳,亦称梅花桩,明末清初由梅花拳创始人邹宏义传入民间,后传入柏枝寺村,并在当地世代相传。2012年,鸡泽梅花拳入选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今年35岁的郑龙虎就生在柏枝寺村,自幼跟随爷爷和父亲练习梅花拳。“记得小时候,农闲时节,每天晚上都有很多村民在打麦场和空地上练习梅花拳,老人们一板一眼地打拳,孩子们就在旁边跟着学。”郑龙虎说。浮图店镇镇长杨向波介绍说,柏枝寺村有村民12000余人,其中9000人都练习梅花拳,普及度近八成。在该村的影响下,周边7个村2万余人都在练习梅花拳。
柏枝寺村梅花拳十三辈弟子、90岁高龄的董海生说,清朝末期,鸡泽梅花拳第八代传人焦士虎将梅花拳的精髓传到河南一带。此后,因为历史原因,鸡泽当地的梅花拳招式及精髓逐渐失传。
“为了不让鸡泽梅花拳失传,1998年,村里组织了74名8岁至18岁的村民到河南长垣,拜梅花拳传人韩百广为师,重新学习梅花拳,但只有郑龙虎最终坚持了下来,学成归来后,成为鸡泽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柏枝寺村梅花拳十四辈弟子、今年84岁的路雪贤说。
郑龙虎说,梅花拳讲究人与人相合、人与自然相合、人与己相合,动作舒展大方大开大合,以养生、实战为主。为将梅花拳传承下去,2008年,他学成归来后,开始在柏枝寺村传授梅花拳技艺。
据介绍,14年来,跟随郑龙虎练习梅花拳的学生已有1500多人,其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