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城头诞生至今,光荣的人民军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复兴,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听党指挥、永葆初心的历史,就是浴血奋战、牺牲奉献的历史,就是改革创新、勇争第一的历史。“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一起重温军史,见证人民军队辉煌历史上的“第一”。
第一枪:从此,中国有了人民军队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组成前敌委员会,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定决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革命旗帜永向前
据《中国苏区史》等书刊记载,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时打出的旗帜还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而在江西省修水县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却第一次对外公开“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前往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8月底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始设计我军第一面军旗,准备在秋收起义中打出来。
为使旗帜完美体现工农革命的内涵,曾在法国勤工俭学过的何长工建议模仿苏联红军军旗的大概样式,并首先提出了设计方案。何长工、杨立三、陈树华三人反复比较、推敲、修改、争论,最后确定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左边白色套管上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整体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
第一套红军正规军服:诞生于94年前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套正规军服诞生在福建长汀。
那时,红四军战士们着装相当混乱。有缴获的敌军军服,有粗布衣,甚至还有长袍马褂,而且都十分破旧。
为便于作战和管理,统一部队服装显得十分必要。一个有利的条件是,红四军接收了一个服装厂,有12台缝纫机和一批布匹。再加之当时的长汀县城人称“小上海”,物产丰富,商贾云集,手工作坊遍布城乡。红四军一下子筹集了5万大洋。毛泽东决定利用这笔军饷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赶制4000套红军统一的正规军装。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第一套红军正规军服最终确定:灰蓝色(深灰色)布质;帽子为有沿的大八角帽(列宁帽),上缀一颗布质红五星帽徽;上衣为中山装式,开襟,衣前和衣侧有4个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领子上绣一圈黑边;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
终于,红四军首次配发了统一制式军服:从军长到士兵每人领到了一套灰军服、一顶军帽、一只挎包、一副绑腿以及两双胶鞋。红四军就是穿着这套凝聚着闽西人民革命热情的军装,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成为中央苏区的一支红色铁军。
第一次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出现在1946年
沿用至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名称,究竟什么时候被第一次提出?何时被正式使用?在194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高级干部会议上,刘少奇说:“正规军、游击队合起来叫‘解放军’,或加之为国民革命军解放军。”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文献档案资料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军”的称谓。
而真正第一次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名称,则是到了1946年。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称谓被重新提出,并且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提法。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在社论中再次提出“人民解放军”的称谓。随后,在毛泽东和新华社发表的文章中,也多次公开出现“人民解放军”称谓。
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在《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这是全军性改称“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标志。到1948年初,全军各部队均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