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门寻香拾味,打卡老字号

  • 2023-07-24 14:25: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作为中轴线上最受欢迎的商业区之一,前门是老北京最热闹的地界儿。经过修缮的前门大街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承载着回忆的“铛铛车”伴随清脆的铃铛声缓缓行驶在大街上,将京味儿演绎得淋漓尽致。前门大街以及东西两侧的北京坊、大栅栏、鲜鱼口、布巷子、肉市街也处处充溢着美味。

都一处烧麦

“都城老铺烧麦王,一块黄匾赐辉煌。处地临街多贵客,鲜香味美共来尝。”北京的美食圈里流传着这么一首藏头诗,稍有了解的人读完诗就知道这诗讲的是都一处的烧麦,诗句更是概括了老字号都一处的历史渊源。

难得的是,时过境迁,前门大街上的老店至今仍在开门迎客,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也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天的都一处烧麦不仅是很多老北京人记忆中的味道,还是一个供南来北往的游客了解京韵传统美食文化的窗口。

1738年,都一处烧麦馆在北京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开业。起初店铺只是一个芦席棚,以售卖酒和小菜为主,后于1742年盖起一栋带门面的小楼。相传,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除夕,乾隆皇帝到通州微服私访,回宫途经前门大街,腹中饥渴,此时所有商铺都已打烊,唯王记酒铺仍掌灯营业,乾隆便带随从进店用餐,因酒醇菜香,便龙心大悦。当听掌柜说此店还没名号时,乾隆帝感慨道:“这个时候京都只有你一家营业,就叫‘都一处’吧!”回宫后,乾隆御笔亲书“都一处”,并派人精制成头匾送到店里。天子驾临,又赐牌匾,都一处便名声大震,从此名人雅士、官府要员纷纷前来聚宴,生意日渐兴隆。

同治年间,都一处增添了数十种炒菜,更重要的是开始经营烧麦、炸三角,并与先前的马莲肉、晾肉等小菜一样名噪京城。从此,都一处正式进入老北京名馆子的行列。目前,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都一处烧麦的制作工序可以总结为16道,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压花技艺。每一张烧麦皮不得低于24个褶,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个节气。成形的烧麦外观上独特,封口露馅不干,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讲究应季而食,都一处老店最初以猪肉馅、三鲜馅(猪肉、海参、虾仁)和素馅烧麦闻名,随后根据时令变化,不同季节首推的烧麦口味不同——春以韭菜、夏以西葫芦、秋以蟹黄、冬以牛羊肉为馅,每季各有讲究,不仅食物味道鲜美,还能应季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义聚成炙子烤肉

在北京,有一种美食,起源于塞外游牧民族,因而吃法相对豪放,却也因此滋味浓厚,香气诱人。它的名字取自独特的加热工具——用铁条钉成的圆铁板,这就是北京的传统好味道——炙子烤肉。

义聚成老北京炙子烤肉是北京老字号店铺。1898年诞生在前门大栅栏门框胡同,曾一度消失,现“义聚成人”(义聚成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陆续恢复了“大酒缸”、“老北京炙子烤肉”、“门框酒坊”。炙子烤肉是北京久负盛名的特色菜肴。门框胡同历史上曾经非常繁华,北起廊房头条南至大栅栏,曾有谚语提到京城的繁华之处:“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京剧界“梅,尚,程,荀”、近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及鲁迅先生都经常到此品门框小吃。来“义聚成”吃烤肉总要喝上两个“门框酒”,吃刚出炉的烧饼。道光二十五年,诗人杨静亭《都门杂味》中赞道:“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义聚成炙子烤肉店,一间屋子仅能摆下三张桌子,每张桌子有一个烤肉炙子和烟囱,食客吃得热火朝天,这种接地气的吃法更能体验老北京的生活文化。

烤面条是这家的招牌,特别值得一试。烤羊肉和烤牛排都是提前腌制的,酱汁到位,烤出来细嫩鲜美,丝毫没有膻味。特色的炙烤河豚鱼,每天优选鲜活的河豚鱼,经过精细的处理,再上烤盘,立刻化身舌尖美味,令人唇齿留香。

小肠陈

卤煮火烧主要以猪肠、肺等为原料,配炸豆腐块和火烧为辅料,然后加豆豉、酱豆腐及十几味药料炖制而成,是北京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

小肠陈始创于1886年,创始人陈兆恩、陈世荣父子取“苏造肉”之正宗烹饪方法,以廉价的猪下水为主料,并配以炸豆腐、白面火烧,加多种药料、调料炮制而成,取名卤煮小肠。

第三代传人陈玉田将卤煮小肠做得更加地道,加之待人和气、童叟无欺,得到了食客们的认可,其卤煮摊被称为“小肠陈”。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小肠陈不断创新,其第四代传人陈秀芳成功试制了卤煮什锦火锅、卤煮砂锅和特色下水风味炒菜等新菜品,受到了消费者普遍喜爱。“小碗卤煮白透红,肥肠肉烂卤汁浓。陈年美味家传好,记述京城几代情。”这首诗道出了小肠陈在老北京人心中的位置。

小肠陈卤煮工艺流程精心独特,制作中加入了多种调料、药料炖制,以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闻名于京城。小肠陈卤煮火烧既有宫廷的遗风又有百姓的造创,现已经成为京城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