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在灵巧双手中造就匠心

  • 2023-06-02 13:58: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地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传统技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传统技艺品类繁多,既有庙堂之上的宫廷技艺,也有泥土气息浓郁的民间技艺。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北京的各式传统技艺,从中领略北京的独特文化吧!

剪刀锻制技艺

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山西籍王姓匠人在北京经营剪刀,生意兴隆,因其面部有麻子,人称“王麻子”,“王麻子剪刀”之名就此扬名。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已有王麻子剪刀的相关记载,说明这一手工产品在当时已成为名牌。

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北京宣外大街135号的居太店铺挂出“三代王麻子”招牌。后来,北京以王麻子为招牌的刀剪业作坊不断发展,至1936年已有70家,1956年为68家,从业人员达到400人。1999年,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独特,包括13道炉上工序和13道炉下冷作工序,锻打复合精湛,绝招多,其中的蘸火拌“药”技艺在刀剪行业中独一无二。成品造型厚重大气,质朴自然,具有典型的北方特点,结构独特,剪切有力,可一剪多用。其刃口为熟铁贴钢,锋利异常,好使耐用,不崩不卷,易制易修。

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是传统锻制工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技术价值。相关产品现在依然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工具,能适应各专业领域的需求。

史徐平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刀锻制技艺(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0年进入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工作,跟随师傅张更勤学习剪刀锻制技艺。至今从艺40余年,熟练掌握选钢、熟火、锻打、蘸火、圈股、盘活等一系列传统专业技能。其制作的剪刀轴粗有力,剪头灵活,槽口易磨,经久耐用。现在,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他一方面用心培养接班人,悉心传授锻造技艺,另一方面努力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影像资料及工具、实物等,使王麻子剪刀传统锻制技艺薪火相接,世代传承。

景泰蓝制作技艺

北京景泰蓝技艺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

北京景泰蓝技艺复杂,工序繁多,它综合了青铜工艺和珐琅工艺,继承了传统绘画和金属錾刻工艺,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门类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传统。景泰蓝制品造型典雅,纹样繁缛,色彩富丽,具有宫廷艺术的特点,给人以“圆润结实、金光灿烂”的艺术感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为祖国赢得荣誉,还经常被作为国礼馈赠外宾。

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近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京景泰蓝技艺曾一度衰微。1949年后,因国家采取积极的保护、扶持政策,这一古老技艺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金世权(已逝)、张同禄(已逝)、戴嘉林、米振雄、霍铁辉、钟连盛、刘永森七位大师代表了当今景泰蓝的最高水平。其中,钟连盛是最年轻的景泰蓝大师。他不仅专注于景泰蓝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更致力于景泰蓝工艺的发扬和传播,景泰蓝在钟连盛团队的手中,已经从皇家御用成为现代装饰,走进了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雕漆技艺

北京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雕漆工艺发源于唐代,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最终落户北京。北京雕漆工艺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华夏南北雕漆技艺之大成,是中国髹漆工艺的优秀代表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年),艺人萧乐安及李茂隆在北京开办了近现代第一个民间雕漆制造作坊——“继古斋”。1949年后,北京市召集分散在民间的继古斋雕漆传人建成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转为北京市雕漆工厂,成为北京雕漆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

北京雕漆工艺制品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其设计创作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具有庄重典雅的艺术性。对于现代社会人们审美素养的提升和美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雕漆工艺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髹漆工艺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近两年,一系列雕漆文创产品渐渐流行开来,给这项传统工艺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而推出这一系列雕漆作品的创作者是一位北京的“80后”雕漆技艺传承人——刘博闻。他认为雕漆的改革创新,既不会破坏传统的文化元素,又能走出一条商业化、大众化的道路,所以要将创新坚持下去。刘博闻继承着父亲和漆艺前辈们的传统,又运用着自己开放的心态和独到的眼光,将雕漆艺术带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带入了更年轻的人群。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

内联升靴鞋店创立于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起初专为皇族和各级官员制作千层底朝靴,最早的店址在北京东江米巷(今台基厂),创始人为赵廷。店名中的“内”是指皇宫大内,“联升”则寓意着店里制作的朝靴让官员穿上可连升三级。清王朝覆灭后,内联升将制作官靴的技艺用于千层底布鞋的制作,其成品质量优异,有口皆碑,一时名闻京城。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工艺严格,技术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其技艺特点可归纳为“一高四多”,“一高”即工艺要求高,“四多”即制作工序多、纳底花样多、绱鞋方法多、布鞋品种多。制作一双千层底布鞋往往需要花上四五天的时间,经过九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尺寸准确、手法熟练、力度适宜、用心细致。其中仅绱鞋技艺就有正绱、反绱、明绱三种不同的手法,整个制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有四十种之多。除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外,内联升对原料、辅料、配件的质量要求也很高。

内联升根据季节、年龄、性别、风俗等不同,先后创制出一千五百多个品种及样式的布鞋产品,对中国北方民间传统的鞋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有效的挖掘整理。其千层底布鞋主要包括男鞋、女鞋、童鞋、拖鞋四个系列的产品,具有养脚、舒适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近年来,内联升与故宫、淘宝合作推出探花系列鞋;与华特·迪士尼联手推出迪士尼主题时尚布鞋;与光线传媒、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合作推出大鱼海棠布鞋……内联升将传统文化、技艺与时尚走秀相结合,与时装设计师进行合作,陆续推出多款文化IP的新品,将传统手工产品推到了时尚的前端。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