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北京最火爆的季节,除了踏青赏花以及到雍和宫上香,不知有多少人选择在朋友圈九宫格狂晒“UNIVERSAL”大logo的打卡照片......游乐园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让人快乐的地方。这种快乐是即时反馈的——当踏进园区的那一刻起,心情似乎就截然不同了。
对成长在80、90年代的北京孩子来说,虽然没机会体验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乐园,但他们依然是“游一代”,是中国第一批有幸在游乐园里长大的孩子。时光飞逝,有的游乐园已经成为记忆中的风景,如今回看,难免有些唏嘘,但它们的确曾经满足过一代人所有童心,和那些奇妙的梦想。
当快乐开始变得困难,我们似乎才越发意识到游乐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01、九龙游乐园“水库畅想曲”
几乎要被人遗忘,却在这几年意外“起死回生”,九龙可以说是一个游乐园传奇。但它的“复活”,可能着实会让一部分曾经的粉丝感到意外。因为近年来废墟探索的小众爱好兴起,一大批人被它“废墟探索圣地”的名头所吸引,在小红书上一度靠着“末日风”写真大片火出圈。
和北游一样,九龙游乐园也是中日合资的游乐园,但由于出资方是北京市十三陵水库综合开发公司,便依托水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建造了“龙”和“水”的主题,湖心岛就是它最具标志性的部分。1958年的一部科幻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仿佛就是九龙游乐园最好的名片。在水上移动的旋转木马,现在想象,实则魔幻又荒诞。
九龙游乐园被官方形容为一个“具有迪士尼特色的大型水下观赏型游乐园”。刚开业时,它有四十里路也挡不住的人气,周末连水库外都会变成拥挤路段。外地游客来京,看完一套故宫、长城、颐和园,也把“龙宫”安排上......
小王记得,龙宫作为门票最昂贵的项目,也确实最令人印象深刻,毕竟他小时候就被吓哭过。“与其说是游乐园,它的风格更像是那个年代的马戏团。”而对一些人来说,九龙水族馆也是他们最早的科学启蒙:一个成长在八十年代的孩子走进展览馆大厅,看到世界水生物地图铺展在眼前,各种热带鱼在水族箱里穿梭,是可以感受到那份“翻过长城,就能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悸动的。
九龙游乐园也终于迎来歇业闭馆的一天,如今这里荒草丛生,只留下搁浅的小船、尘土遍地的景观和拦截标语,守候着一代人的童年秘密。而衰败的龙宫,成了新一代探险者们的热门地点。或许,这也是一个废弃游乐园不错的归宿。
02、石景山游乐园,洪流中被打磨的化石
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八角游乐园站,站名便得自石景山游乐园。它也是三个游乐园中,目前唯一还在营业的游乐园,可以说是八十年代末“游乐园热”的“活化石”。
为了让市民能在当年国庆有个新的度假好去处,1986年三月,石景山游乐园启动了开工仪式,它融入自然,在设计上接入欧式风格,园中混杂着童话主题的建筑,是一个城堡小镇。
它可能是最早给到孩子们“世界”概念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看到阿拉伯风情的餐厅、欧陆风格的蓝桥、迁入了一片完整热带丛林的非洲角,还有阿拉伯飞毯那些极具异国风情的打卡项目。
很多妈妈也会感到欣慰,夜晚给小朋友描述的童话故事,在这里照进了现实,来自童话世界里经典角色的雕塑在石景山游乐园中有迹可循,它们接待了一批批最早的北京小粉丝,定格了一张张亢奋的小脸儿。
开业后,勇立潮头的石景山游乐园依然努力经营,基本每年都会往园中新增新项目。1991年水上世界开放,因为热度过高,决定对外开放晚场,后来陆陆续续又增加了水滑梯、电子射击等项目,在当时,这些项目几乎都顶着“国内最大”“国内第一”的名头,后来又推出了时装展览、庙会的大型活动,或许这份劲头也是游乐园至今还在运营的原因。
如今的石景山游乐园在新竞争者的涌现下,反倒添了几分“人到中年”的从容,成为北京小孩回忆的场所。它和现代化的游乐园已经无法较量,它更复古——虽然它试图紧跟时代,但似乎还是停留在了千禧年。
还有这些记忆中的小乐园:
1、少年宫九大行星:当年巨兽级别的游乐设施,整个三维立体迷宫,几毛钱一张票,复杂程度和恐怖程度都让人印象深刻,好多孩子站在上面都哆哆嗦嗦的。
2、陶然亭游泳场:曾经“陶然亭北门”公交站就叫“游泳池”,对于曾经的孩子来说,其实更像是一个不带游乐设施的小小的水上乐园。
3、康乐宫:最高端的游乐园之一,有大人玩的保龄球、高尔夫,也有巨大的儿童游戏厅,甚至那时还有美国31冰淇淋,90年代就一元一个的游戏币可见一斑。
4、官园儿童活动中心:虽然是学习中心,但也有大蹦床、过山车、空中自行车、小摩托小火车、动画放映室、科技馆,是亲切的小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