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义,市级非遗项目“行唐枣木杠酒酿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子承父业,王付义从小热爱枣木杠酿造业,自幼便跟父亲学习枣木杠酒的酿造技术,高中毕业后同父亲于1988年建立了家庭式枣木杠酒生产作坊,开始独自酿制行唐枣木杠酒,其从业三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枣木杠酒酿造经验,熟悉枣木杠系列酒的全部酿造过程。
丘陵平原相接,地势北高南低,五山二坡三分田;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少雪,轮回四季分明。太行山东麓位置独特,气候优良,造就了行唐大枣特有的品质。
行唐枣木杠酒酿造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述:春秋时晋国大夫郤縠因哥哥芮被害而受株连,谪为庶人,隐居承泽(今城寨乡)故里,躬耕甘泉河畔。一次他偶然发现一个漂满枣子的水坑里,散发出股股醇香,手捧品尝,味道很美,畅饮一通,则头晕目眩,竟昏昏欲睡起来。后来谷被重新起用,征战中山国,俘获白狄人首领,命其带人酿造这种味道醇香的枣酒。酒酿成后,贡此液于晋成公,成公饮之大喜,赐名“中山金酿”,封谷为卿,执掌国政。
行唐枣酒俗称“枣木杠”,此称谓据说来源于北宋初年,女英雄刘金定在双锁山(今行唐鳌鱼山)落草为寇,宋将高君宝押送粮草路过此地,刘的士卒手持枣木棍与宋兵交战,刘自知战敌不过,遂用智取。下山向宋将赔礼,并邀君宝与士卒上山歇息,用“云蒙佳酿”款待。宋将个个喝的烂醉如泥,等醒来时,已被捆得结实。期间,金定君宝一见钟情,结为伉俪。事后,君宝戏言:“没想到你的大碗酒比枣木杠还厉害。”据此,“枣木杠”的称谓开始在民间流传。
行唐枣木杠酒的酿造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尤以九口子乡、口头镇为盛。酿造工艺采用传统的发酵法,主要分为五步:第一步,泡枣。第二步,粉碎。第三步,发酵。第四步,蒸馏。第五步,兑花。
行唐枣酒以“烈性”闻名,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
五成分色:75°左右;四成分色:72°—70°左右;三成三分色:67°—65°左右;二分半成色:62°—60°左右;二分成色:60°—57°左右。
行唐枣酒的酿制在清初时达到鼎盛,枣乡古老的酿酒作坊比比皆是,俚语“家有几升噶咕(行唐方言,质量不好)枣,冬天不用穿棉袄”,即描述了当时酿酒的普遍性。枣酒的大量酿造,使当时饮酒之风颇为盛行。相传,口头镇有一位赵姓酒店,为招揽顾客写了副颇为风趣的对联:“苦也好,乐也好,唯有枣酒好;忙也罢,闲也罢,还是喝盅罢。”横批“有酒就喝”。反应了枣乡人饮酒成风,幽默风趣的性格。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山区几乎村村有枣酒作坊。枣酒风味独特,价格低廉,多年陈酿更是香味醇厚,是人们逢年过节馈赠亲友之佳品。图片
王付义采用传统的发酵法,纯手工生产。其酿造的枣木杠酒味醇正,尤其多年来,生产流程在王付义的精确改良和严格要求下,大大提高了行唐枣木杠酒的酿造产量、质量,多年存放更是香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