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淀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保存了400多件中外古代钟铃,还有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钟,别具古韵的钟亭回廊也很适合休息拍照。非常小众的皇家寺院,可以包场游玩,独赏春花。
说到大钟寺这个地名,很多人不会陌生,但这座藏有众多古钟珍品的博物馆却很少有人踏足。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原名觉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现在院内“敕建觉生寺”的匾额就是当时由雍正亲笔书写的。
到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因此觉生寺又被俗称为“大钟寺”,这里成为皇家祈雨,进行佛事的场所,后来大钟寺的地名便也是来源于此。
如今,博物馆已经没有了寺庙的功能,反而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古钟林立的博物馆,保存了400多件古中外的钟铃,每一件实物都能带来足够的视觉震撼。
春天的到来,让博物馆也换上了新貌。庭院里有不少古树,松枝和叫不出名字的树丛都还保持着绿意。玉兰花、山桃花、梨花都争相开放了。避开人群,在这里能够独自欣赏到北京最安静的春花景色。
古钟博物馆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保留了之前的建筑规制,从入口往前会依次经过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大钟楼五个主殿,现在都作为展览空间使用。
博物馆收藏着有各个朝代、各种用途的钟、铃,以及日本、韩国、欧洲的钟,共约400多件,都陈列在寺院的各个展厅以及东侧的庭院里。
西周时期兴起的礼乐编钟、宋、元时代的桶形钟,明清时期的喇叭钟...这些古钟形态的逐步发展也反映出在我国古钟发展史上,人们对声学、力学原理的认识过程。
馆内珍藏了上百件件珍贵的古钟,最值得一提的必然是“镇馆之宝”,由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的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目前陈列在大钟楼殿内,钟高6.75米,直径3.3米,重约46.5吨,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结合了汉梵两种文字,总计达23万多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钟。
除了五座主殿内展览的古钟实物,各自的东西侧殿还会有常设展览,讲述了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及我国古钟的发展历史。
现场还可以通过扫码听讲解,据说还设置了供观众敲击和娱乐的编钟、佛钟和龙洗,不过疫情期间,很多活动都暂停了。
看完展览之后,可以到东侧的九亭钟园逛逛,这里是后来才扩建的区域,共有九座钟亭,三十二间钟廊,悬挂着全国各地有地方特色的古钟。
曲折环绕的走廊,庄重肃穆的古钟,穿行其中,不由自觉进入一种诗意的雅境。ps:虽然可以近距离观看古钟,但还是不要用手去触碰或者撞击。
博物馆内环境清幽,游人不多,时不时还有小猫蹑足轻声从身边飘过。牡丹丛、玉兰花、银杏树,各种清雅的植物,让这里四季都有别致的景色。
足够小众的博物馆,历史悠久的建筑庭院,观看巧夺天工的古钟展品,欣赏最安静的北京春景。
名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