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北京,纵贯古今,横跨中西所有人都知道故宫、长城、圆明园……这是北京这座城市的名片。然而,这座城市的脉络却是胡同,这里是老百姓拾掇柴米油盐的地方,有老北京最接地气的生活也藏着古都上下千年的历史。
老北京有句俗话,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想体味胡同的魅力,别去南锣鼓巷了,下面这些胡同更值得你细细品味。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并不只是一条胡同,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的胡同,包括但不限于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这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汇聚于此,蔡锷与小凤仙在这里定情,赛金花从这里开始了“妓女救驾”的传奇。
四大徽班进京,京剧诞生,潭鑫培、梅兰芳、迟月亭、程长庚“同光十三绝”……让这里又成了梨园胜地,让这“八大胡同”之名光芒万丈。
如今,当年的风花雪月浅吟低唱早已消失,今天的八大胡同已是普通百姓的住宅,走进这里,只有一些老屋老楼,还能依稀体味当年风貌。
琉璃厂
穿过蜿蜒迂回的八大胡同,走过樱桃斜街便到了和八大胡同一街之隔的琉璃厂,虽仅有盈尺之遥,却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里云集着众多古董书画文房四宝,旧时这里是京城首要文雅之处。
驰名中外的荣宝斋及中国书店就在这里,还有许多如文奎堂、邃雅斋、庆云堂等,都先后在此设立。北京人来这里,一是要吃地道北京小吃,二是淘宝,一朝暴富在这里并不是传说。
钱粮胡同
元代就有了钱粮胡同,明朝这里是造币厂,称“钱堂胡同”,清朝时,户部管铸钱的宝泉局有四个厂,其中南厂就在这里,又因这里的钱主要发给官员,清朝把官员的薪饷也叫钱粮,因此而得名。
钱粮胡同附近有中国美术馆和三联韬奋书店,“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你是否曾夜读在北京的深夜中是否吹着晚风,走在悠长悠长的胡同中。
胡同里的越南餐厅、日本料理和清真饭馆,再加上咖啡馆、小酒馆,京着书香,让这里更显得文艺。而钱粮胡同外的东四北大街附近,还有隆福寺与新街口的护国寺,当年的京城两大寺,隆福寺庙会更被称为老北京四大庙会之一。
杨梅竹斜街
据说清朝时这里住着位善于说媒的杨媒婆,到光绪年间便把这条胡同叫“杨梅竹斜街”了,这里从古至今都算得上是文化街,乾隆朝东阁大学士梁诗正就住在这里,写出《边城》的沈从文也曾住在酉西会馆,湖笔大师戴月轩、京剧武生杨小楼、评剧演员新凤霞等等都住在这里。
民国时,这里还有世界书局、中正书局、开明书局、环球书局等7家书局。
现在的斜街也是京城一处文艺之地书店、茶馆、咖啡馆、画室让这里的老四合院,焕发了新的姿容。
东交民巷
老北京最长的胡同,全长近3公里,它诞生于13世纪末马可波罗访华时,最初是江南槽运粮食的卸放处,称江米巷。
明永乐年间,这里成为中央衙署聚集地,清雍正年间,俄罗斯使馆最先启用,从此,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使馆聚集地。
当年这里是让国人感到耻辱的地方,当解放军经过东交民巷,解放北平,这里就成了京城一处洋房林立的特色街巷。
走在这里,仿佛走进异时空,在这一大片区域中,云集着众多欧式建筑,这里需要你骑上单车,慢慢游览,虽然没什么特色景点,但这样也好,安静,如果喜欢热闹,那就一路向西,那里有最热闹的天安门广场。
砖塔胡同
最古老的胡同,地处西四附近,诞生于元代,当时曾有29条胡同,但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这条胡同,就是砖塔胡同所以人们称它“北京胡同之根”。胡同中有一座“元万松老人塔”,诞生于元代,供奉的是元代高僧行秀禅师,胡同因这座塔而得名。
史家胡同
这是京城最有名望的胡同,源自1500年前,是阿史那氏族聚居地,这是突厥可汗的姓氏,也是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祖先,元朝建大都“汗八里”时便把这里命名为“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部分住户
史家胡同之高贵,历代高官显赫云集,最为人熟知的洪晃的家,就在这里,当年大清选录赴美留学生的考场就在这里。
章含之与洪晃
所以,这里并不缺文化底蕴,这种底蕴不仅仅是住在这里的人,还有那史家胡同小学,人艺剧院宿舍,民国才女凌叔华宅院……
胡同两头是喧闹的现代社会,胡同里是慢慢悠悠的旧时代,这里适合在天气好的午后或清晨来,去博物馆看看四合院儿,再随便走走,老北京胡同的韵味,就在这一步一行间,悠然而现。
东四
东四古时又叫东四牌楼是周边44条胡同地区的总称,而今以东四命名的胡同有十四条,从东四头条到十四条,每条胡同都有各种的历史与古迹。
崇礼旧宅
东四五条有徐世昌故居,东四六条有崇礼旧宅。
八一电影制片厂宿舍
东四七条有灿公府与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宿舍,东四八条原有承恩寺、正觉寺、71号院为叶圣陶故居。
谟贝子府
东四九条有清代谟贝子府,乾隆大学士李侍尧府。
走进东四,漫步其间,在胡同的里短深长处,或许就曾藏着当年的风云故事。
铁狮子胡同
走出地铁张自忠路站,四顾而望,人流密集,你会发现北面高高矗立着几栋西式老建筑,去那里的路就是铁狮子胡同。这栋老建筑挂着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的牌子,而在它之前,这里还有很多名字。
贝子府、和亲王府、老恭亲王府、清陆军海军部、总统府、段祺瑞府、北平卫戍区司令部、老人大校舍一栋老建筑,串联的是一段长长的历史。如果天气好的话,那就来这里看看吧,院子里有家“花生”咖啡馆,喝杯咖啡,静静体味这里的旧时光。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形如烟袋,并不长,位于什刹海前海东北是京城旅游最热门的一条胡同。旧时,这里云集着许多烟具店,抽烟的人基本都曾来过这里,后来,烟具店渐渐没了,换了容颜,那小巷和两边的老房子,透着的是京城才有的气质。
穿过斜街,路过大清邮局尽头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古老的建筑,时尚的游人,还有那街巷深处升起的炊烟,让这里的时光古今融合。
国子监街
地铁雍和宫站出来,向南是雍和宫,再向西便是国子监街,这条成于元朝初年的街巷原叫成贤街,因国子监与孔庙坐落在这里,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它为“国子监孔庙”,1965年,这里正式被命名为国子监街。
漫步街头,巍然的牌楼和夹道的古槐,以及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构成了京城最文雅恬静的胡同。逛累了,或许你可以走进胡同深处与一间茶室或咖啡馆一见钟情。
南锣鼓巷
一条纵贯南北的胡同,串联起,东西各八条整齐的胡同,这片浩大的地区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是《时代周刊》推荐的亚洲25处地方之一。
它始建于元代,700多年的历史,让这里的深宅大院藏着无数故事与人,建在文昌宫基址之上帽儿胡同小学,京城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可园。还有中央戏剧学院、蒋介石行辕、末代皇后婉容、明代将领洪承畴、北洋军阀冯国璋……让这里魅力无限。
悠长的历史,是这里最大的魅力虽然这里如今已是商业气氛浓厚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迷失在这里,体味这胡同的喧嚣和四合院背后的宁静。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在明朝时叫武德卫营,因驻扎军队而得名,到清代才改称五道营,后来,老外喜欢这里的青砖灰瓦斑驳院墙,便纷纷来到这里开店安家,带来家乡风情。
后来,很多文艺青年也来到这里,有导演、有艺术家,纷纷云集于此,于是,这里就成了京城最文艺的胡同之一号称“南锣鼓巷第二”。
这里适合午后时分找个小店晒太阳,品着咖啡,读一本书,听喜欢的音乐,它比南锣鼓巷更清净,生活会更慵懒,而且这里的小店比南锣更有特色,北京的胡同里藏着许多历史。
那古老的青砖旧瓦,告诉我们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找个晴朗的天气去逛逛,你会发现,这里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