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楼之起源
承德魁星楼由清朝承德知府海忠总持始建并落成于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于端午日举行了斋醮法会。主楼为一座三间硬山式布泥瓦殿,内供魁星神一尊。为贺魁星楼建成,海忠邀时任热河都统、赐进士出身,太子太保、内大臣英和撰书半壁山魁星楼碑辞镌刻于碑。
魁星楼占地80余亩,主体建筑依山就势,龙门、中斗宫、荣仕殿、乐真殿、宏文殿、元辰殿、魁星阁状元碑等楼廊殿宇,气势宏伟,供有寿、喜、乐、和、福、禄、财、安、文武二圣、60甲子太岁。慧石明泉隐现期间,铁索栈道临崖设置,半壁山之巅七星石灯环龙池而置。入夜魁星楼万盏彩灯齐明,楼宇辉映。魁星楼以其秀美的景色,优雅的环境,传统民俗文化,名联佳句、碑廊石刻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流览景区可了解古老的魁星文化,欣赏独特的魁星专题歌舞,观看仙贤碑刻,还可以登上山巅临风远眺一览承德全貌,观万家灯火。现是国家3A级风景区,承德唯一夜间也开放的景区。
文化传承
魁星楼重建
半壁依然,魁楼隐去。原魁星楼失修遭毁于本世纪40年代,至修复前仅存遗址并几方基石。按着国家恢复文物古迹的有关规定,为弘扬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事业,魁星楼于1996年才得以复原,展其新貌。
现在承德魁星楼建筑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楼、廊、殿、阁、苑,呈现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主楼修建在山顶上,气势宏伟,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山腰处有碑廊,保存着大量古代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画等艺术品;再下面是荣仕和乐真两座大殿,供奉这一系列道教神仙;最下面的门殿还有大型道教护法神张天师等系列壁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灿烂的汉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主楼建于山巅,拔地接天,气势宏伟,供奉开文运点状元的魁星神,取独占鳌头之上欲点明榜首的一瞬。山腰处的碑廊开阔舒展,镶有古代先贤人物及与道教和魁星信仰相关的特色碑刻和木雕情景画等,展现五千年中国文化精髓,激励后人求学上进。
交通指南
魁星楼景区位于承德市区南部半壁山上,交通便利,在市区可乘坐119路、118路、18路、17路、16路公交车到僧冠峰站点下车即到,自驾车、出租车都可直接到达魁星楼景区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