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与《中国历史小丛书》

  • 2022-12-23 11:15:00
  • 北京日报

1958年,有不少做法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造成了破坏,令人痛心。但是,1958年也不全一无是处,即以词典、历史小丛书的编写出版来说,这一时期的成果惠及后人,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上小学时买的第一本词典,是跟着妈妈到村里的供销社,在文具图书柜台买的,词典是军绿色封面,叫“汉语成语小词典”,编写说明中有“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语言班同学于1958年集体编写的”。成语词典,有许多成语就是历史故事,读词典也是学习历史。在上世纪60年代特殊时期停课后,这本小词典成了我的精神食粮,激发了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迷恋。多年后,我逛旧书店,陆续买到近百种吴晗主编的图文并茂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小丛书每本就几分钱,书店也不重视,卖得很随意,我常常来不及细看有时抱一摞回家,有重本就送给学历史的青年人。

还在清华大学上学时,吴晗和张荫麟就有编历史丛书的想法。那是1934年,正值国难当头,以历史故事宣传爱国主义,让国人激发爱国心和斗志,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顾颉刚先生就主编过不少通俗历史读物,站在文化战线上抗战。读大学时,吴晗成立了史学研究会,联络同志研究中国历史,很早就显示出自己的组织能力。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历史学家,又是北京市副市长,在学术和行政方面都具号召力。1958年,在有50多所中学校长参加的工作会议上,吴晗提出编一套历史小丛书的想法,得到积极回应。

小丛书先成立编辑委员会,吴晗任主编。编委会集合文史哲领域里的著名专家学者教授,有尹达、白寿彝、周一良、郑天挺、侯仁之、任继愈、翁独健、季镇淮、戴逸等。小丛书的读者对象是青少年和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机关干部、工人、士兵、农民等。出版单位是中华书局、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委里有金灿然,负责和丛书出版单位的协调。因为有一部分读者是青少年,重点也是在青少年中普及历史知识,这套书的编写,除了专家学者,还有中学历史教研室的一线教师。助编单位,实际是小丛书编写的常设机构,在北京教师进修学院的历史教研室。从这个架构看,吴晗是把教育科研和小丛书的编写出版捆绑在一起的。一个爱国的、热心的,有学问又有行政能力的吴晗,开始了他的奋进征程。

小丛书分地理、人物、事件、建筑等专题。有的是专家学者教授亲自执笔,如《韩非》是任继愈编写的;《长城史话》是罗哲文编写的;《徐霞客》是侯仁之编写的;《故宫史话》是单士元编写的;《北洋海军》是戴逸编写的,等等。这些一至两万字的小册子,规模类似一篇文章,也是作者个人的著作。每本书虽篇幅有限,但突出重点,通俗易懂,读者用很短的时间,就能获取点点滴滴历史知识,积累起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识。

请专家学者教授写小册子,只是小丛书作者队伍的一个方面。我读这些短而精的小书发现,《玄奘》是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的赵宗桂编写;《扁鹊·华佗·孙思邈》是北京市戏曲学校张晓晨编写。这就证明,不管是否是有名的学者教授,只要对某一历史人物有研究,又具备写作能力,主编吴晗都请他们参加小丛书的编写。据白寿彝先生回忆,有些文章,吴晗亲自审定,主编不是挂名吃干股的。小丛书计划出版300种,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已出版近150种。

小丛书的出版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后,对历史的宣传由宏观延伸到微观。后有人提出可编写地方性的历史人物、事件、建筑,小丛书的面扩大了。于是,又有《南京史话》《桂林史话》等介绍名城名胜的书出版。待小丛书按计划完成,将是一部通俗的五千年中国通史。但可惜可痛!主编历史小丛书的历史学家吴晗,逝于自己热爱的岗位上。

我见过军事科学院魏传统的一幅书法:“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当时看过后就觉得有趣有味。吴晗组织一批热爱祖国历史的知识分子编写出版了数百册历史小丛书,请“大家来”为灿烂的祖国历史文化立传。

有几年,我晚上从办公室回家时,必等着坐最后一班地铁。从办公室到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必经北京教师进修学院门口,每次经过,我都在想一个人——吴晗;在想一套书——《中国历史小丛书》。(作者:卫建民)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