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航天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将择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预约参观渠道。
中国航天博物馆前身为中华航天博物馆,是国内成立最早、亚洲地区最大的航天科技专业展馆,202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博物馆。今年7月,该馆选定新址并启动了展厅升级改造工程,昨天正式开馆。
走进博物馆大门,两组火箭模型列队迎接观众,一批实物展品让人大饱眼福。身高8米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逃逸塔实物现身运载火箭展厅,这是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中保证航天员安全的“生命塔”;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舱体斑驳,这是它在返回地球时,表面隔热材料被烧蚀留下的痕迹;在它的身后是一顶红白相间的返回舱降落伞主伞,其面积达1200平方米,相当于3个篮球场大小,但折叠后竟能装入一个手提包中。在人造卫星展区,一抬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备份星正“飞”在展厅上空,返回式卫星回收舱表面则带着回到地球时留下的“风霜”静候观众。
现代化声光电及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运用,让航天精神“活”起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转运发射模拟平台,以沙盘形式配合大屏幕,演示了长征五号火箭出厂、转运、发射各个环节,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火箭发射现场。通过中国空间站虚拟现实漫游系统,观众还能沉浸式体验空间站内的太空生活,展出的太空自行车、太空睡袋也可供实际体验。
“中国航天的‘弹、箭、星、船、器’各个系统,都在馆内有所体现。”中国航天博物馆副院长陈青介绍,该馆通过实物、文献、多媒体、虚拟现实体验、互动设备等多种手段,增强了展示效果,最大限度同时满足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观展需求。本次展陈升级,首次全系统展示了中国航天全貌,从航天历史、航天组织机构、航天产品、航天人物、航天精神文化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中国航天各相关方及各业务领域,直观呈现中国航天历史纵深和时代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