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哨营满族文化乡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长哨营乡是北京仅有的两个满族乡之一(另外一个是喇叭沟门乡),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距今已有370年历史。这里距离北京市区120公里,是京北绿色屏障,森林覆盖率高,山水相依,北通丰宁坝上草原、东接承德避暑山庄、西接延庆龙庆峡、东南抵达密云黑龙潭,紧邻 111 国道,是通往河北、内蒙古地区的交通要道,交通区位良好。
长哨营乡项栅子村被列为满族八旗文化新村之一,实施了“正蓝旗” 满族文化新村建设。青砖灰瓦仿古建筑与蓝底红龙正蓝旗图案、吉祥满族旗和正蓝旗旗帜等交相辉映,不仅使整个新村显现了独特的满族文化内涵,更为村子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期望。全村共有112户211口人,辖域总面积11.75平方公里。
至于项栅子村村名的来历,传说是该村最早住户姓项,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侵华时在这里曾围有栅子,故遗留成村名。项栅子村满族人口约30%,在长哨营乡8个满族村中是比较靠前的。长哨营过去是重要军事基地和军事后勤保障供应基地,至于八旗之说,实事求是地讲,长哨营八旗兵丁很可能是清朝皇帝到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的一个中间补接站。今天,为了开发民俗旅游,把八旗按八村分别排列,反映了大家的美好愿望!
项栅子村是京北闻名的满族美食村,火锅宴、宫廷熏肉、羊血肠、传统煎饼、年糕、米黄等,都充满着浓郁的满族风情。按照满族传统的手工艺流程,采取粗粮细作,精工制作的方法,味美可口,深受顾客喜欢。目前该村的满族小吃除满足供应当地的山货大集外,还长期供应何家园、团圆假日等8家市区饭店。满族特色的饮食产业,不仅形成了与乡域内其他“满族八旗”文化新村鲜明的产业特色,更发展成为全乡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产业。
村子有家山货加工厂,在一间屋里能看到三个黑色大火盆,木材燃烧的火焰舔着盆底。左边两个火盆上支着一面平圆的铁板,两位大婶互相配合,据说她们都是村子里做面食的好手。一个人把桶里磨好的面薄薄摊开在铁板上,片刻之后就成了煎饼,用小铲铲起后,整齐地码在芦苇秆做成的屉子上,煎饼只有一张纸的厚度,另一个人则将煎饼两次对折后成长方形;屋子右边四个小锅做的是米黄,打开锅盖,中间是个凸起,将面舀进去,面沿着凸起顺势平缓流向四周,盖上锅盖大约1分钟后小心铲起来,它的背面就成了焦黄色。
还有一种食物叫项栅子年糕,将大黄米或者小黄米用温水浸泡数小时后,用石碾子磨成面,往大屉子上铺一层饭豆,将黄米面一层层往上撒,分层放上豆子和大枣,厚度一般是6厘米。全部蒸熟后放凉,然后切成片放在大缸里密封起来。
村里还有“项林宿”民宿,取宿于项栅子、眠于林间水畔之意,是隐居乡里团队在项栅子村打造的精品民宿。
长哨营乡还有远近闻名的山货大集,催生了满族乡的“集市经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400个摊位集聚蘑菇木耳、野生山菜、散养柴鸡、家养猪肉和山榛、扁仁、小杂粮等200余种特色山货,以及石磨豆腐、煎饼团子、铁锅年糕等100余种风味小吃。
近年来,项栅子村依托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和浓厚的满族文化底蕴,以“建设满族新村、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满族美食”为主题,唱响了满族八旗文化新村的发展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