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聆听钟铃文化之美

  • 2022-07-21 11:31: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古钟类专题性博物馆。1985年,依托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觉生寺成立的,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中国古代优秀钟铃文化为目的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它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馆内收藏了700余套钟铃文物,向人们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代优秀的钟铃文化。

馆内镇馆之宝是明永乐年间铸造的一口青铜大佛钟。它通高6.75米,重46.5吨,通体遍铸经文咒语达23万余字,被人们称为“钟王”。而且,它的声音更是特别,不仅低沉有力,可绵延3分钟之久,还有拍频的有趣现象。什么是拍频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钟声的尾音部分有大小起伏的变化,听起来如同钟声时远时近,奥妙无穷。讲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跨年鸣钟活动了。您知道吗?1986年的丙寅虎年春晚和今年(2022年)举办的壬寅虎年春晚,电视上播放的在0点00分敲响的就是我们这口“钟王”——永乐大钟。另外,在每年的元旦跨年的时候,也就是每年的12月31日晚上0点,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都会举办“辞旧迎新·鸣钟祈福”活动,届时人们将有机会亲手鸣响600岁永乐大钟,根据传统民俗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吉祥。

除了钟王以外,馆内还收藏了许多精美的古钟,有皇帝上朝用的朝钟,周身盘旋二十二条飞龙;有祭天用的祭坛钟,形大量重、简朴大气,还有报时用的更钟,是元代北京城的见证。如果要推荐,除了镇馆之宝一定要看以外,还要去找一口最好玩钟——“魏忠贤铜钟”。当您走进它时,就会发现,这口钟怎么是歪的?因为它在铸造时由于泥范没能放到正确的位置,导致铸造出来的钟一半沉一半轻,因此无论怎么挂他都是歪的。可是这样一口歪钟居然被老百姓称为“警钟”,因为呀,民间有俗话说:铸钟就如同做人,铸钟的人不正,心不正,铸出来的钟就是歪的。当魏忠贤伏法以后,百姓们就将这口歪钟保护了起来,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用它作为警钟,来警示后人,做人要堂堂正正。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不仅收藏了中国古代各种钟铃文物,也收藏许多外国钟铃。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外国钟铃展厅里就展示有日本、韩国等地的古钟,还有各国送的友谊钟。在世界普遍文化中,钟都是忠诚、友谊与和平的象征。除此之外,这个展厅里还展出了一组大型的展品——钟琴。钟琴,是西方国家用于教堂里的一种乐器,他由钟架和键盘两部分组成,一般钟架都置于高高的塔楼上,键盘则在塔楼下,然后用铜丝将每一口不同音的钟连接到键盘的相应位置,这样钟琴师就可以坐在塔楼下,给大家演奏美妙的音乐了。

这个暑假,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准备了丰富的暑期活动,一起来探寻、聆听、感知钟铃文化之美。

“钟铃之声”系列文化活动—暑期青少年文化活动

内容:该活动分为“听、说、读、写、制作”等环节,通过钟铃文化学习教育,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的宣传推广,让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钟铃文化,同时还能够亲手制作喜爱的小文创并带回家,与家人朋友分享。该活动以《钟铃文化手册》为教材,搭配编钟体验、石膏钟翻模制作、木板印刷体验等多项互动环节,结合馆内展厅展览讲解,让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钟铃文化的独特魅力。

1.编钟体验:了解战国编钟、礼乐文化、古代乐理知识、欣赏编钟编磬合奏中外乐曲,互动体验中国古代乐钟特有的一种双音。

2.石膏钟翻模制作:通过翻模技术利用硅胶等材料制作出铸钟工具,活动中选取石膏为原材料,利用铸造工具制作出石膏模型钟,参与者通过制作过程来了解陶范法铸钟,同时还能带走自己的作品。

3.木板印刷体验:将古钟纹饰拓印下来,扫描制作成数字印刷图片,然后在木板上雕刻出与古钟纹饰一样的图形,利用木板印刷工具拓印出栩栩如生的图画,这样就可以让互动者将古钟纹饰带走。

石膏钟翻模制作和木板印刷体验两项活动为收费项目,每项收取材料成本20元。

时间:7月—8月

对象:中小学生。线上预约进馆参加活动。具体时间和活动规则以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公众号发布的活动公告为主。

地点: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