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繁荣与沧桑——遗址篇

  • 2022-06-27 16:18: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6月24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河北段联合举行京冀游船通航仪式,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待疫情防控条件允许后,市民乘游船到河北的愿望将得以实现。说到大运河,它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运河沿线一带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带,也是重要的中华文化涵养带,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一串串珍珠。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有哪些遗址?现状如何?

玉河故道遗址(东城段)

北京有一条玉河,属于京杭大运河——通惠河的城内河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曾作为大运河千里漕运的最后一段在胡同中蜿蜒,也被人们称为“胡同里的运河”。

东城区的玉河故道,起于地安门外万宁桥澄清上闸东侧,沿途经帽儿胡同南侧、东不压桥胡同西侧、北河胡同,沿东皇城根一线至正义路南口,复沿崇文门东、西河沿一线,出东便门与朝阳区故道衔接,全长近8公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不压桥胡同6号院附近

开放时间:全天

价格:免费

通惠河玉河遗址

重新亮相的玉河北段水道,严格沿着古河道走向重新修复,自万宁桥起至东不压桥止,全长480米,平均宽18米、水深1米左右。河堤还重新修建了一处水榭、一处曲桥,两处船行栈道和四个挑台,使整个玉河风貌更加统一、完整,也为市民前来观景、休闲提供方便。遗址与玉河故道遗址相距不远,可一同游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不压桥49号

开放时间:全天

价格:免费

南新仓

南新仓为明、清两代贮粮仓库之一,俗称东门仓。该仓是在元代北太仓的旧基上,于明永乐七年(1409 年)建起来的,明正统三年(1438 年)重修。因此地地势居高,通风良好,且东行40里,就是京杭大运河通州码头,有着舟楫之便,南来的漕粮登陆后可以直抵南新仓,所以这里成为了皇家的御用粮仓。

清初仓为 30 廒,乾隆时已增至76 廒。仓四周用大城砖砌成,顶部为合瓦皮条脊。仓房亦为砖砌,五花山墙,悬山合瓦清水脊顶,前出轩,上开天窗。仓房内为七架梁,下有八根金柱,每廒面阔约 24 米,进深约 17米。轩宽 4.4 米,进深 2 米,仓高约 7 米。民国时,南新仓已改为军火库。现遗存不足 10 廒。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四十条22号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价格:免费

中仓仓墙遗址

中仓是古代漕船经大运河进京存放粮食的仓库。明永乐年间,为储放军用粮饷,朝廷于通州创建了三座大型漕仓,总称“通仓”。因此仓居中,故称“中仓”。明正统元年(1436)定名为“大运中仓”,供应守卫北京与长城部队的粮饷;隆庆三年(1569),大运东仓并入此仓。新中国成立后,此仓为解放军某部所用,拆改已尽,仅余仓墙残段约150米;仓场遗址内散存一些巨大古镜式柱础、石碾、台基条石等仓廒厅舍建筑构件,北墙外保存古槐一株、仓神庙碑身一块。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建街19号

开放时间:全天

价格:免费

广源闸遗址

广源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地区五塔寺与万寿寺之间,南长河河道之上,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由郭守敬主持修建,是南长河上的一座古代水闸。大运河北京段整体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从东南往西北走,是逆流而上,广源闸就是为了调节水位,东南来的船只得以正常通行而设计的闸口。历史上,广源闸兼具调水、码头等功能,而且在闸上铺设木板便具有桥的功能,被誉为“长河第一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1号

开放时间:全天

价格:免费

白浮泉遗址公园

白浮泉是京杭大运河引水段最北端。元朝时,为了引水入京将元大都与通州通过水道连接起来,郭守敬曾踏遍京郊,最终将昌平充沛的白浮泉水定为运河水源,如此一来,漕粮、南方货品可以不走陆路直抵京城。作为解决元大都漕运通航修筑的引水工程,白浮泉遗址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白浮泉路与南丰路交汇处

开放时间:全天

价格:免费

  • 编辑:钱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