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夺标,山西临汾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出生于东杜村的一个贫寒农家。自幼父母双亡,与兄长相依为命。夺标家境贫寒,但是人品忠厚老实;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6岁的夺标由在京经商的刘姓邻居带到北京,介绍进了六必居学徒。
掌柜见其体魄魁伟,就先安排在店内扫地、干杂活。夺标每天很早起床清扫院落,一天早上,清扫时发现地上有两枚钱币,夺标随捡起交到了大掌柜手里,掌柜见后暗思:这个小伙子品行不错,将我昨晚故意在院里丢弃的两个“大子”交了柜上,此人可用,就安排他到后院磨坊踩大萝,晚上为两槽牲口(8头骡子)喂草料。夺标自幼饱受饥寒,到了六必居有了固定的活干,还可以吃饱穿暖,自然格外勤快。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遭受劫难,六必居酱园与其它商号一样大难临头,东家、掌柜与部分店员纷纷逃离返乡,张夺标目睹此状,他想:东家掌柜等对我不薄,临危逃散似有不义,再说自己举目无亲,逃离京城后投奔谁家呢?他听师傅们讲过,六必居之所以财源茂盛数百年,除了制作别具特色的酱菜外,最值钱的是殿堂内悬挂的那块传说为明朝严嵩亲笔所提的匾额。
时值义和团火烧洋人商行,大栅栏、观音寺、粮食店一片火海,大火之中夺标想到师傅们的传教,认识到名匾助名店,只要匾在,六必居就会永远兴旺发达。于是他叫来一个伙计帮助他冒着危险从大火中将六必居牌匾摘下,用油布、麻袋将其包扎严密,埋在磨坊的牲口粪堆下面,使六必居金字招牌得以幸存,为六必居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东家和掌柜的称赞。
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京城浩劫经常不断,六必居也多次遭到兵匪劫掠砸抢,店铺人员包括掌柜在内皆尽躲藏;唯有张夺标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冒死守店、护店,保护店内财产和账本票据,能埋得埋、能藏的藏。劫难过后,东家感激万分。为了感谢张夺标忠信诚义,当众宣布:“从现在起,六必居不再请大掌柜,张夺标就是咱们六必居的大总管、大掌柜!”。就这样,张夺标——一个踩大萝的苦力、喂牲口的马夫、粮仓的保管员,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竟然当上了誉满京师的六必居的大掌柜,一干就是40多年。四十多年中他严格依照店规治业,厚诚清正,俭朴无私,宽裕待人,事必躬亲,赢得园内一片赞扬之声。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2022年第二期《酱菜飘香六百年》
作者简介:陈杰,从事酱菜行业工作48年,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老员工、行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