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老北京的玩意儿有一千多种,那时走街串巷的老艺人凭着手艺营生,吸引街坊孩子,胡同也是一片热闹之景,现今流传下来的还有鬃人、泥人、风筝、面人和空竹等几十种。其中鬃人是土生土长,老北京人喜称它为“盘中戏”“铜茶盘子戏”,是因为这铜茶盘家家都有,招待完客人后把上头的茶壶茶碗拿下来,搁上鬃人,拿着小木棒当当当轻轻一敲,精致的戏装小人就转动了起来,挥舞着刀枪,煞是有趣,是大人们可以唱两句、孩子们猜哪个人物不倒的娱乐方式,也是民间手工艺品中为数不多具有动态表现的艺术品。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是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的专题博物馆,坐落于北二环德胜门桥北侧,为东西平行分布的三进院落,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德胜门箭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1436 年),为一座雄踞于高大城台之上的军事防御设施,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两座明清内城箭楼之一。
也许你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同样的地方,但不曾注意过它,也没有见证它的沧桑。北京的小众博物馆往往在不经意间,便出现在眼前,北京北二环,临近北京地铁2号线积水潭C口的地方,可曾想象五百多年前,这里一片繁忙景象。箭楼内重兵把守,军队出征必经此地,以求作战旗开得胜……地铁出来后,远眺便见箭楼,于是朝着德胜门的方向走去,路上会经过一些正在修葺的古建,看着来往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行人,突然感慨北京这些年的发展之快。穿过天桥后,面朝北,在东北方向便见到了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自西向东绕行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在馆南门最东侧便见一很有特点的石碑,上面介绍了这个馆的历史。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以下简称“古币馆”),坐落在有580多年历史的德胜门箭楼下,成立于1993年,是北京地区一家钱币类博物馆,同时负责德胜门箭楼的管理与保护工作。该馆常设展览面积约1000平方米,包含了中华货币四千年、流连方寸间——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展和德胜门军事城防文化展三个基本陈列,为我们讲述着中国古代钱币的故事,述说着德胜门这五百余年的风雨沧桑。
每个博物馆都有属于自己的镇馆之宝,逛了一圈古币馆一层的第一、二展厅,总结了一下,还真有三个镇馆之宝可以拿出来晒晒。第一个就是最“丑”的镇馆之宝。据说在五代十国时期,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割据幽州(今北京地区),并自称“大燕国”。为了聚敛财富,父子俩将幽州境内的铜钱强行收缴,埋藏于天安山(今房山)山洞内,令境内全部流通铁钱,铁钱不足,甚至下令行用泥钱。刘氏父子所铸的铜钱较少,遗留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古币馆第一展厅中展出的顺天元宝背“一十”字便是刘氏所铸铜钱,且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第二枚发现。整枚钱币的直径为3厘米,风格鲜明,是古币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来逛古币馆,就要了解历史,那么中国最早的货币又是什么呢?馆讲解员向我解释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物易物越来越无法满足商品交换的需求,于是中国在殷商时期出现了最早的货币,那就是天然海贝了。”天然海贝也是该馆的第二“宝”,也可称为古币馆的镇馆之宝,它不易获得,且坚固美观,携带方便,大小形态方便计数,具有成为货币的天然优势。当时的人们会将天然海贝的背面磨出一个洞,然后串成一串,每十个海贝称为“一朋”。由于海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所以古时候很多与钱有关的字都是有“贝”字的,比如卖、贫、贪等。
在我总结第三个“宝”的时候,就有点儿诙谐的意思了,那就是见证历史的“短命钱”。1861年,清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他临终托孤的八位顾命大臣为了巩固既得利益和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将次年年号定为“祺祥”,并铸造钱币。不料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讣斤 发动“辛酉政变”,逮捕八大臣,并在不久后废止“祺祥”年号,改用“同治”,致使刚刚铸好的“祺祥”钱未及使用便遭熔毁,仅有极少量流传至今,“短命”的“祺祥”钱如今却堪称清代年号钱中的珍品。
一口气说完了镇馆之宝,回过头来再聊聊古币馆的故事,以便为下次去古币馆时预备好“功课”。中国货币起源于夏商,形成于东周,统一于秦代,完善于汉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跌宕的发展演变进程。在历史的长河中,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一部多姿多彩的中华货币史就是浓缩的华夏文明史。在进门的东侧第一展厅“中华货币四千年”展中,用朋贝初萌、铢两衡平、嬗变交融、开元肇兴、异韵同工、律制恒通和世纪晨音七个部分展示了中华货币四千年的历史。
在古币馆一层的西侧,就是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民俗钱币。民俗钱具有金属铸币外形,不具备流通功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开炉、镇库、馈赠、祈福、纪念、祝寿、上梁等用途的 “非正用品”钱币,也称“厌胜钱”“花钱”。一般认为,民俗钱起源于汉代,宋辽时期已经非常普及;明清两代,民俗钱的铸造和流传都达到了鼎盛,内容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民俗钱图案千姿百态、文字内容丰富多彩,被誉为古代民风民俗的缩微“铜版画”。它的诞生与繁衍,不仅蕴含着古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充分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人们心理暗示具有的强大渗透力量。根据民俗钱的外形、文字内容等,古币馆设计了镂空钱、钱文钱、吉语钱、生肖钱、宗教钱、娱戏钱和异形钱共七个专题,展示了它们背后的故事。
古币馆的军事城防文化展设在德胜门箭楼。因为德胜门箭楼周围没有过高的建筑,所以可以很轻松地俯瞰车水马龙的街道,面向南面,可见玉带似的北京二环路,北面便是风景秀丽的护城河了。德胜门箭楼坐北朝南,前楼后厦,通高31.9米,内分四层,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对外的东、西、北三面墙体设四排用于射击的箭窗,共82孔,气势恢宏,非常适合拍照打卡。
德胜门是明清北京内城九门之一,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是明清时期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它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一组军事防御建筑,历史上素有“军门”之称。据说,德胜门箭楼是明清北京内城保存至今的两座箭楼之一。德胜门城楼于1921年因破损被拆除,仅德胜门箭楼保存至今。
军事城防文化展全面介绍了德胜门军事城防重要的历史文化,从垣固沟深层层设防、城门城墙御敌制胜、精兵良将重兵防守、快枪利炮攻守相长和金戈铁马龙争虎斗等方面,展示了德胜门作为城门的重要防御作用和北京城严密的防御体系,还有一些当时使用的“武器”和模型,古币馆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了解了小小钱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故事,登过了德胜之门箭楼,触摸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了古都韵味,这次去古币馆,不虚此行!(相关资料由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提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东大街9号德胜门箭楼下
开放时间:9:00-17:00,16:30 停止售票、入馆(周一闭馆)
交通:北京公交 5、27、55、380、409、625、635、827、877、919、特 13 路,德胜门下;北京地铁 2 号线积水潭站C出口,向东 300 米。
电话:010-82808920
建议游览时间:1-2 小时
周边景点:鼓楼,恭王府,什刹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