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种美味贯穿全年 北京稻香村让传统文化“唇齿留香”

  • 2022-04-07 16:02:40
  • 北京日报

咬开“酥脆而喷香的春天”——鲜嫩的猪肉、韭黄、菠菜、豆芽等属于春的味道,在唇齿间绽放。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用薄薄的饼皮卷上蔬菜和肉,下锅炸得金黄酥脆,春卷便成为了春天必不可少的美味。

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北京稻香村历来讲究“四时三节”,也就是说“端午卖粽子,中秋售月饼,春节供年糕,上元有元宵”。而近年其推出的“二十四节气限定美食”,则是将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演绎得更加精致和巧妙,并以源源不断的创意和创新,汇成了颇受年轻人欢迎的美食潮流。

节气限定美食 守住传统滋味

拥有百年历史、素以糕点闻名的北京稻香村,坐落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她是老北京人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地道北京味儿,小时候父母奖励的一块点心、过年走亲访友时手里提着的一个匣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合吃的一碗熟食都是源于她的匠心。如今,她成为了全国人民、世界友人认识北京、品味北京的一种特殊方式。

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饮食文化,近年来,北京稻香村不断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和尝试,如寻找复原失传的老味道,与故宫进行跨界合作、推出颇具人气的国潮礼盒,开设模拟糕点制作流水线、以全新的概念和风格成功出圈的工厂店,售卖现制糕点和新中式现制茶饮、门庭若市的零号店等等。其中,颇值得一提的就有其陆续设计推出的“二十四节气限定美食”——对应二十四节气,制作应季的养生美味,并只在每年相应的节气前后售卖一周左右的时间。

这个匠心独具、铆足了劲儿的“尝鲜计划”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关注和追捧,被顾客们亲切地称作“月份表”。每当北京稻香村的门店里上新了节气限定美味,忙碌在北京城中步履不停的人们就会恍然意识到——“原来已经到这个时节了啊!”然后短暂地停下脚步,在充满烟火气的美味吃食中找回一段模糊而温暖的记忆。

二十四节气脱胎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记录着自然界气候、物候等方面在一年四季中的持续变化,代表着祖先们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奥秘。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春天由此开始,紧接着的是提醒降水情况的雨水、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惊蛰和作为从此昼长夜短分界点的春分,以及雨纷纷的清明和谷雨,春天自然界的点滴变化就这样被节气拆分、记录了下来。

随着节气的更迭,北京稻香村限时售卖的立春咬春卷、雨水润春糕、惊蛰春花酥、春分茉莉饼、清明时节的青团、谷雨椿芽酥轮番登场,为北京的春天增添了一抹亮色和一口清甜。

春天是养肝的好时节,多吃一些甘味和青菜,有助于肝气的畅达。因此,北京稻香村在春季里推出的节气美食都“有点甜”,像是与即将到来的雨水节气相对应的“雨水润春糕”,松软的大麦苗蛋糕搭配蜜渍红豆,口感绵密湿润,口味微甜;而惊蛰节气的“春花酥”,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一块块淡粉色的点心仿佛盛开的花朵,清甜的水蜜桃入馅,带来如轻风般细腻湿润的味道。

创新老味道 实现年轻化

由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北京老字号”认定总数达到230家左右,打造10个左右老字号聚集区。老字号成为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向世界展示北京风采的前进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守正创新是近年来老字号企业一直在谈的话题和努力的方向,如何成功吸引成为新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群体则是困扰着不少老字号的难题。作为具有突出表现的老字号企业,北京稻香村在传承老味道、老技艺的基础上,在口味、样式、包装、主题等方面做了诸多创新尝试,俘获了一批年轻顾客的心。

而北京稻香村创新亮点之一的“二十四节气限定美食”正是在北京传统口味、经典糕点样式上不断做着优化和创新。例如,北京稻香村的“春分茉莉饼”选用清香的茉莉花打底,口感清甜,再融入浓郁的芝士和香甜的蜂蜜等多种配料,让糕点更加层次分明。另外,茉莉饼的外观也充满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在绵软的饼皮上印着青青的草地和盛开的茉莉花,一幅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等着你来细细品尝。

《黄帝内经》中“不时不食,顺时而食”,是说吃东西需顺应季节和时令,不吃反季的食物,如春季在饮食上应注意“多甘少酸”“忌生冷”,这才是饮食养生之道。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饮食文化亦是如此遵循着健康养生的理念。例如,在源于雨生百谷之意的“谷雨”节气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俗话说“春生夏长”,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多吃一些香椿芽等芽类食物可以帮助人体阳气的生发。

在北京稻香村的“二十四节气限定美食”中,就有一款对应谷雨的“椿芽酥”,其制作过程中对香椿的用料十分讲究,对制作时间更是严苛把控,从采摘到制作的过程要经历数十道繁复的工序,但完成时间仅用三天。北京稻香村的糕点师傅们加班加点地缩短制作时间,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将香椿的鲜嫩感保存下来,将这份新鲜和美味传递给顾客。而将香椿入馅制成糕点的独特创意,也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文/汪盈

  • 编辑:党思洁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