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魅 | 尧母传说,流传数千年的文化遗产

  • 2022-03-20 23:13:54
  • 保定文化旅游

非遗文化尧母传说——弘扬传统历史文化

“尧母传说”是流传于望都一带的民间文学,2016年5月20日被保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保定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尧母传说”以尧母的故乡——保定市望都县为分布核心,兼及顺平、唐县等地以及尧帝建都的山西汾阳一带广泛传播。望都县一带战国时以尧母之名置庆都邑,秦时置庆都县,境内人文积淀深厚,和尧母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望都县历史两千多年,文化底蕴丰厚,从庆都邑到庆都县,再到望都县,几易其名,无不与诞生于此的以为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名字——庆都有关。由“尧母文化”、“辣椒文化”、“孙氏太极拳文化”构成的望都文化,是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和养生(健身)文化的有机结合,浓缩着望都县域文化精华,彰显着望都人文精神。

尧帝的母亲陈锋氏庆都,是炎帝部落德才出众的女子,与帝喾联姻,孕十四个月生下放勋(即后来的尧帝),她将全部仁德智慧悉数传于儿子,使放勋成长为华夏文明始祖、中华上古五帝之一,为帝尧开创中华文明肇始奠定思想基础。

正因为她做为中华母亲的辉煌历史功绩,历代帝王先贤对她奉若至圣,先后有六位帝王亲自到尧母陵前拜谒:汉光武帝拨款建陵,汉章帝册封“灵台大母”,清乾隆帝四次谒陵,颁旨改县名,并亲书“中天启圣”。她的陵墓是中国最古老的帝母陵庙,两千多年香火鼎盛。为了纪念她,战国时期赵国置庆都邑,秦时置庆都县,东汉时根据张晏《<汉书>注》中“登尧山望都山”的记载改为望都县,以后县名在“庆都”与“望都”间数度更换,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对这位中华第一母亲的敬仰和追念。

帝尧之雄才大略源于母亲的教诲,尧母后裔的几十个姓氏广泛分布中华大地,人口众多,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尧母文化的根源。

对于尧母的历史功绩,可以归纳以下几点:一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庆都与帝喾的婚姻形成于帝喾带领部落东迁的过程中。当时部落之间因为生存需要而发生争战很多,且手段非常残忍,庆都部落与帝喾部落之间的争战因为两者的缔结婚姻而免除,两个部落因此能够和平相处,成为当时科学处理部落关系的榜样。

二是使得炎帝部落的许多技术得以广泛传承。历史上炎帝种五谷,制麻布衣,练丝为弦,削木为弓。炎帝又称神农氏,他尝百草以救夭伤之命,是中华传统医药的始祖。 庆都作为炎帝部落的优秀人才,与帝喾结合后,把本部落的诸多先进文化技术如音乐、制陶、医术等传授给儿子和社会,使尧帝在以后开创后世文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思想精髓成为中华文化各流派的共同渊源。庆都作为原始社会的家庭教育专家,开创了中华文化先河。以母教理论、孝悌观念、济世思想为核心的尧母文化影响深远,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思想起源,也是中华文化各流派的共同源头。

 

  • 编辑:天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