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 | 涉县张家庄手工花灯制作,传承匠人技艺

  • 2021-08-09 19:44:50
  • 涉县融媒

春节期间特别是元宵节,家家灯笼高悬,户户观灯赏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风俗。在涉县,花灯尤属张家庄跑马灯最受群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门古老的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花灯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惟妙惟肖,令人叹绝。今天,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走进张家庄,了解花灯背后的故事。

记者  申思雨:“正月十五看花灯,涉县张家庄花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唐朝末年开始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现在花灯传承人正精心准备灯展,让这门传统手艺为人们送去节日的氛围与欢乐。”

铁丝、木头、碎布,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经过花灯匠人的一双巧手,竟变废为宝,成为一盏盏漂亮的花灯。

张家庄花灯传承人 张旺增:“不管大灯小灯,首先用木头把框架做出来,量好尺寸,然后粘上画布,画上春耕图啥的,这样一个灯笼就差不多做好了” 。

相传,唐朝末年,张家庄有一人在外经商,逢年过节别人家里都要做花灯,请他过去帮忙。此人好奇心强,便偷偷学艺,掌握了全部技艺后,便辞去生意回家做起了花灯,传承至今。以往,张家庄的花灯做好后,家家户户都会在元宵节这一天,将自己做的花灯拿到街上去展演,比比谁的花灯最精巧、最夺目。届时,锣鼓喧天,人潮涌动,花灯璀璨,热闹非凡。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花灯匠人们将传统花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赋予了张家庄花灯新的生命力,“牛郎织女鹊桥相见”、“驴推磨”、“打铁铺”、“划龙舟”等,一盏盏花灯精妙奇巧、令人称赞。但遗憾的是,这些花灯虽然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但现在愿意学习这门传统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制作花灯的技艺在慢慢消失。

花灯传承人 张旺增:“我爷爷太爷爷那辈就做花灯,现在村里也就十几个人会做,大多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学做花灯,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不要丢失了”。

近年来,涉县通过挖掘张家庄跑马花灯的文化内涵,引进花灯制作产业,打造游购娱一体模式等方式,积极挽救张家庄跑马灯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在张家庄建了花灯厂,将手艺人聚在一起,根据旅游景点、公司庆典、房地产商部门的定制需求,创作大型灯具,有时候一做就是两三个月,做花灯也成为了村里一项新的收入。年前,他们刚刚接了一单,已经将做好的花灯送去展览。

张家庄花灯传承人 杨安平:“来检查一遍花灯,为了晚上花灯正常运行,检查动作、线路、机械,让百姓好好看,展示我们张家庄花灯!”

夜幕降临一座座花灯亮起来、动起来、转起来、游人如织、驻足观赏也燃起了花灯传承人心中不灭的信念愿这门珍贵的传统手艺在新时代的张家庄能一脉相承枝繁叶茂。

  • 编辑:张蕾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