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艳丽,独具匠心,剪纸展示着燕赵地域风情和人文风貌

  • 2021-04-27 16:34:00
  • 河北传统文化

韩宝菊,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渤海渔村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十佳优秀文艺家”;现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沧州市民协副主席。

韩宝菊自幼酷爱绘画、剪纸艺术,跟随外婆学习剪纸。她的剪纸极具灵性,一直受到家人及渔村乡亲们的赞许。

经过40多年的自我磨练,她不但秉承了渤海渔村剪纸先人的艺术精髓,更可贵的是不断进行大胆的艺术创新,从而增强了剪纸的艺术魅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剪纸艺术题材丰富、故事语言鲜明、构图丰满、构思巧妙、大气灵动、充满神韵、独具匠心,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1999年,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及澳门回归,韩宝菊历时138天完成了16米长卷《中华龙寿图》,该作品同时获得了河北省民间艺术博览会一等奖和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优秀奖。

2001年,在江泽民主席来黄骅市考察时,其剪纸作品作为沧州市最有特色的礼品,赠与江主席。2007年,作品《奥运吉祥》被第十三届国际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收藏;同年,《十二生肖》被国际邮政公司授权向海外发行邮资明信片和邮资信封。

2009年,韩宝菊与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共同创作剪纸长卷《福海图》,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2010年,韩宝菊作为河北省渤海渔区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

渤海渔村剪纸艺术起源、发展并盛行于黄骅市渤海渔乡——歧口一带。自古为千百年来,渔民耕海牧鱼,靠海而生。正是依托了这种独特的蓝色文化,渤海渔村剪纸艺术在这里生根繁衍,香火流传。

其在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态下,渔民海上生产生命危险系数很高,由此以来,渔民们逢年过节都要在窗户上贴上特制的红色窗花,企盼出海捕鱼的亲人平平安安,满载而归。

因此,这种民间文化形式在渤海湾一代广为流传。20世纪,黄骅境内的歧口村艺人赵国英及其传人韩宝菊将渤海渔村剪纸艺术的发展推上了一个历史性的小高潮。

渤海渔村剪纸学术价值表现在:色彩艳丽,造型独特,独具匠心,展示燕赵地域风情和人文风貌,表达了燕赵儿女用自己勤劳灵巧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艺术价值上,以传统的剪纸艺术为基础,融合现代元素,具有极强的欣赏和收藏价值,使欣赏者在领略艺人精湛技艺的同时,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风俗人情。

在内容上, 渤海渔村剪纸取材于渔村生活,大都是渔区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息息相关的人和物,大部分作品取材渤海湾特产,更是世间独有;在构思上,渤海渔村剪纸构思巧妙,构图十分丰富,使作品从直观上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在实用价值上,它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渤海渔村剪纸艺术在国际友好往来、互赠礼品及文化交流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渤海渔村剪纸作品是用纯朴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的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它是民间的,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冯骥才在《话说剪纸》一书中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传统的民间剪纸就是灿烂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山花。广大的劳动妇女,他们的剪纸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精神传承。”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