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生,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毛烧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二毛烧鸡第五代传承人。
在邯郸的大街小巷转悠,你会看到数不胜数的小吃店,但有一家享誉海外的名吃,你可千万不能错过!
它就是独具邯郸地域特色的美食,拥有长达两百多年的开店历史,被评选为邯郸名吃“八大风味之首”,它便是邯郸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二毛烧鸡。
“二毛烧鸡”雅称“珍积成烧鸡”,由王德兴创始于清仁宗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直隶大名府城内(两百年老店原址现存于今邯郸市大名县老城内大十字街南边路西)。因为平时街坊都直呼他的荤号“二毛”,又因他在煮鸡的锅内放有两个石猫,所以街坊乡亲称颂为“二毛烧鸡铺”。
他不仅精选生鸡,加工精细,讲究烧煮时间,而且配料齐全,其特点:闻起来清香芬芳,拿起来嫩烂脱骨,一拌即散,吃起来肥而不腻,味道鲜美丰厚,使人们赞不绝口,因而生意兴隆。
清朝时,文武科选时的应试才子、府、道官长,以及富商大贾,都喜欢吃他的烧鸡。相传清道光年间,一位新任的知府大人,敲锣打鼓上任夸官路过店前,闻香落轿,品鸡问其名,随口吟诗曰:“夸官逍遥道,闻香品佳肴。每逢设盛宴,吾必备‘二毛’。”
从此,“二毛烧鸡”的名声越传越远,给人们心中留下“一锅烧鸡满城香”的美誉。“二毛”本是对他的贬称,但“二毛烧鸡”却成了名贵食品的美称。
后来,王德兴将烧鸡秘方技术传给其后人王国珍掌管,王国珍继承后,嫌“二毛”名号不雅,为将“二毛烧鸡”推向外地,便以自己名中的“珍”字为首,并取“珍品、积研、成名”之意,于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更名为“珍积成烧鸡”,沿袭流传至今。虽然改了名,但人们仍然习惯称“二毛烧鸡”,很多人不知道“珍积成烧鸡”就是名扬在外的“二毛烧鸡”。
新中国成立后,王有禄之子王民生将老字号“二毛”、“珍积成”作为商标,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商标局注册,并在中华老字号刊物进行了刊登,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商标域名注册,国内各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媒体争相报道,采访有载,还得到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美、英、法、德、日等世界各国友人品尝赞誉,俱称“珍积一绝”!
“二毛烧鸡”创建、完善、发展的历史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体现着丰富的历史饮食文化内涵,既是一种独特标记,又是一个民族品牌,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国家的宝贵财富。
“二毛烧鸡”用老汤加香料,草药煮制而成,香嫩鲜亮,口味较重,典型的北方口味。
“二毛烧鸡”的色、香、形、质量具佳,其特点是:透熟离骨、肉嫩且烂、咸香清纯、回味鲜美。
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味道不变,经久不衰,居邯郸“八大地方风味美食”之首。中国河北邯郸正宗(中华老字号)食品,被载入国家级史册《辞海》:“八大地方风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郸市十大名小吃。
二毛烧鸡传承人王民生先生说,我不仅仅是在做这个生意,未来还要保质保量延续下去,作为非遗传承人,要对这项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保护性的传承,在创新中发展。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