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物语|故宫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为纸绢书画续命

  • 2020-09-24 13:26:25
  • 故宫以东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纸与绢作为中国古书画的载体,因其自身的材料属性,加之天灾人祸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流传至今绝非易事。流传至今的历代书画,其中有不少都是时人或后人的摹本。技艺高超、制作精良的摹本,其价值可以与原作媲美。

中国古书画临摹技艺历史悠久,自东晋时期顾恺之创作绘画作品的同时,就开始临摹前人绘画作品。南北朝时期刘绍祖的临摹作品素有“移画”之称。中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古书画临摹的重要基地。北京故宫博物院不仅拥有近16万件古书画藏品,还有一支从事古书画临摹复制专业队伍。

几十年来,这两项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临摹复制和修复了大量珍贵书画文物,在古书画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获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古代书画,多为绢本或纸本,受保存条件的限制,许多作者的手迹没有保存下来,流传至今的历代书画,其中有不少都是时人或后人的摹本。

像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多数专家认为是隋末唐初的摹本;他的《洛神赋图》,实为宋人摹本。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传世有唐冯承素摹本(现藏北京故宫)、褚遂良临本、虞世南临本等。唐张萱的《捣练图卷》(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为北宋赵佶的摹本。

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画家都是摹古的高手,像赵孟頫、董其昌、金城、张大千等。新中国的古画临摹是从北京荣宝斋开始的。50年代初,荣宝斋创造性地发展了书画木版水印复制技术,达到了乱真的效果,而临摹珍贵原作副本就成为木版水印复制古书画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

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主要包括勾稿、落墨、上色、做旧、题款及印章的摹制等工艺。

(1)勾稿,也叫勾胶版。先将薄膜或透明胶版蒙在画作的复制品或放大照片表面,勾出原件线条后取下。

(2)落墨。即在勾好线条的塑料薄膜上铺上做好的画绢,参照原件的用笔和墨色轻重,将画稿落在绢布上。落墨后即可上色。

(3)上色。分为背后脱色和正面上色。

(4)做旧。上色过程中需进行做旧处理,做旧和上色可同步或交叉进行。临摹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法和色彩达到“旧”的质感,而非采用化学药剂将新画做旧,对临摹者的绘画功底及临摹经验的要求较高。

(5)题款,又叫做名款题跋。其中要用到摹拓与廓填、摹字作旧两种方法。摹拓(即影写)与廓填(即采用先双勾再填写的方法过稿),二者用笔的方法都是采用描(即用数笔描出一笔来)的方法;摹字作旧,可以在摹写,剪一块与断处同形的熟纸暂粘在断笔处,落提后再揭掉,出现的空白,恰似渐笔而可俣持一笔写出的气势,断笔处也可在写时留出,和字迹访旧合起宗完式。字摹好后,色均较新而胶性,这可上清水用生宣纸往下吸,几次后胶性就撤掉了,局部再用齐头来修整。

(6)印章。首先对全幅画上所有印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进行勾摹,接着,按照印章的原迹,请篆刻家用刀笔把仿制出的铜版印章进行修整。在制版过程中,印文可能与原勾样子有些距离,变形的需纠正,文粗的需修细,而且,要把金石趣味、毛度修出来,直至试盖满意为止。印章的仿制至此告竣。

传统中国古代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术是中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清晰的传承脉络。临摹古代书画珍本,长期以来,成为传承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书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临摹故宫收藏的国宝级书画文物,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该传统技艺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