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有400多年的历史的唐山皮影戏

  • 2020-09-02 17:22:28
  • 河北传统文化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

唐山皮影戏的剧本又称“影卷”,现存至少500多部。其中“连台本”有130多部,单本剧也很多。剧目有《五锋会》、《二度梅》、《青云剑》等。皮影传统剧本的文学结构为人物出场有上场“诗”,下场“对”。其格律常用“七字句”、“十字锦”、“三赶七”、“五字赋”、“硬散”、“大金边”、“小金边”等。这些唱词结构都是以对偶的上下句为其结构的基本单位,每段唱词一般都是由若干对声韵相同的上下句组成。唐山皮影以乐亭方言为基础,以唱功见长,风格独特,为板腔体。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

皮影的雕刻要经过刮皮浆皮、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装杆几个步骤。刀口和上色是最能体现雕刻艺人水平的地方。人物造型分为生、小、大、鬓、丑等。

丁振耀(1938年——2012年),男,汉族,1938年生,河北乐亭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唐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丁振耀1956年考入唐山专署实验影社,拜历景阳为师,专工皮影配唱黑头,1973年任唐山市皮影剧团副团长、团长,培养了丁立、李飞琴等一代新人。他在多年的演出中,熟练掌握前辈艺人各行当的演唱风格,多次参加皮影新创剧目的唱腔设计,为唐山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曾获河北省第七届戏剧节唱腔设计奖。

齐永衡,男,汉族,1933年生,河北昌黎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唐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演员。齐永衡出身于皮影世家,师从赵善元、田庆广等学艺,13岁登台演出,积累了深厚的表演功底,曾任唐山市皮影剧团团长。他曾在全国木偶皮影汇演中获演出一等奖、特别荣誉奖等,参加第七届世界戏剧节、第八节国际木偶节、1998国际卡通节等国际艺术表演活动,多次出国访问,为中国皮影戏的弘扬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誉为“飞线大王”“箭杆王”“活影人齐”。

唐山皮影的剧目内容是深层剖析当地社会民俗民风、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历代唐山皮影艺人对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和技艺的改良与创新从未间断过,这些经验是今人和后人的宝贵财富。唐山皮影的传承延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为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唐山皮影的唱腔、音乐、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风格,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赞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