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曾入选了2019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因其环保理念、精妙设计,引得外方领导人啧啧称叹。
长信宫灯曾入选2019《国家宝藏》第二季特展国宝,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国宝。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河北保定的骄傲。现在,让我们一起查看这份国宝档案。
国宝名称:长信宫灯
出土年份:1968年
出土地点:河北省保定市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
制作工艺:青铜制造,通体鎏金
造型特点:一位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双手执灯,神态恬静优雅,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馆藏地:河北博物院
看到这份档案是不是越发对这件国宝好奇?现在请随小编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它的“主人”是谁?
专家根据 “阳信家”的铭文推测宫灯原属刘揭家中所有,《史记》记载刘揭之子刘中意因参与“七国之乱”而遭到废黜,封国与家财收为国有,长信宫灯被送入皇太后窦漪的宫殿“长信宫”浴府使用。故又增加了“长信宫”字样的铭文以示宫灯易主。而有的专家则认为依照汉代“阳信家”青铜器的出土记录,包括长信宫灯在内的大量“阳信家”铜器均属于汉武帝之姊平阳长公主,故长信宫灯最早属于哪位皇室成员尚没有确实定论。
灯光照射方向和强度可随意转动,宫女手托宫灯的灯壁由两块弧形的铜板合成一个半圆嵌于灯盘的凹槽之中,可以随意转动,从而达到调节的目的。长信宫灯之科学性来自汉代的环保理念,宫女左手托着宫灯底座,右手提灯罩,右臂连着灯的烟道。作为排烟的通道,灯盘中心插上蜡烛,点燃后,烟顺着宫女的手臂进入体内,在宫女体内的底部有少量清水,通过储水过滤烟尘的原理,将烟尘进行过滤排放,保持室内清洁。
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不愧为“中华第一灯”。一盏灯敲开汉世雄风的大门,来它的出土地看一看,去它的馆藏博物馆看一看,让我们一起感知历史的温度 倾听光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