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在皇城根儿下长大”这种说法,但可别以为说话者是在谦虚,这妥妥的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得从老北京建筑格局说起。老北京城是可以用“内九外七皇城四”概括。不同的城门把老北京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个从内而外的圈层。
众所周知紫禁城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皇城内住着亲王、郡王、贝勒等王公贵族,内城里则是八旗官兵及家眷。所以别再信“皇城根下的穷苦百姓”这一说法了,“皇城”根下可都是达官贵人啊!那真正的平民百姓住在哪里?
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以南地区是老北京的外城。外城与达官显贵和八旗子弟居住的内城不同,在清朝时期,外城主要由汉族百姓和官员居住,人员密集且三教九流各色人群混杂,所以这里繁华热闹、民间文艺活动昌盛。
如果你想直观地感受到最地道的老北京市井文化和烟火味儿,不如跟着朋游向导、生长于北京外城的旅游编辑小米来逛逛外城的中轴线。
正阳门
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也是北京外城中轴线的起点。正阳门不是一座单独的城楼建筑,而是集城楼、箭楼、瓮城为一体的建筑群。正阳门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现仅存经过多次修缮后的城楼和箭楼,但依然规模宏丽、形制高大。
古时正阳门3D复原图
正阳门城楼为阁楼式建筑,朱红梁柱、金花彩绘,楼脊由龙头首吻图样装饰,既精美又大气。正阳门箭楼为堡垒式建筑,雄踞于砖砌城台之上,南楼面共开52孔箭窗,东西楼面共开32孔箭窗,连抱厦2孔,共辟86孔。
正阳门城楼
1907年,北京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正阳门箭楼
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是北京城最热闹的地区,这里人来人往、商贾云集、日日开市、百货云集,繁华盛况延续了几百年。前人曾这样描写它:“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
1907年,正阳桥五牌楼清末正阳桥大街,即前门大街清末正阳门箭楼西侧瓮城下的摊贩、洋车,如今的前面大街已经是一片成熟的商业旅游街区,却依然传承着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古色古香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辆铛铛车停在前门牌坊之下,仿佛穿越回清末民国时期。
如今的前门大街与牌楼
牌匾仍旧写着“正阳桥”
前门大街东侧的鲜鱼口,则是一条永不落幕的老字号美食街,是北京民俗市井商业的代表街巷。老北京有名的正明斋饽饽铺、长春堂药店、都一处、天成斋鞋店等众多老字号店铺云集于此。
天桥
在外城中轴线上曾有一座汉白玉建造的天桥。之所以叫“天桥”,是因为这座桥是仅供旧时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的。现如今桥址已不复存在,但是天桥作为一个地名却长久的保留了下来。
在民国初年,这里就已经变成了一个闹热的平民市场,是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画个白圈“撂地”卖艺,拉弓、举刀、抖空竹,各个技艺高超。
现在到天桥广场可以看到底层民间艺人“天桥八大怪”铜塑雕像。在天桥有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和展示了曾经存在于这里的市井文化。
永定门
永定门取“永远安定”之意,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也是此次中轴线之旅的最南端终点。如今看到的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的永定门已是新中国复原后的样子,箭楼与瓮城已不复存在。
如今的永定门城楼
站在永定门城楼可以看得到我们的起点正阳门,沿着南中轴线一路走现来,穿过了老北京最市井的区域,回望间在眼前闪过的,正是百年前老北京的城市格局。
清末永定门东南面瓮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