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算卦的,搁过去算是个老行当,江湖人称为“金点”,说白了就是干这行的统称。您比方说两个江湖人在路上遇着了,其中一位问另一位,“您做什么买卖呢?”哪位说了:“我做金点哪。”这就是告诉对方自己是以算卦相面为生。不过这“金点”,依方式等不同,还有“哑金”、“嘴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区别。
您别说,这里的门道还挺多!
干这行儿的,一般都是在庙会、集市等地儿揽活,人多啊!有的是摆着卦桌,桌上放着卦签等算卦工具;有的就是在地上铺一块布,布上画着八卦图和吹嘘自己如何神算的文字,招揽过往的行人,当然也有坐店的长摊。
再有就是一些走街串巷的算命人了,这些人一般盲人居多,大家也习惯叫他们“算命先生”。根据他们使用不同的响器,人们又称之为“打板儿的”、“弹弦子的”、“吹笛子的”和“打铛铛儿的”四种。其中这“打板儿的”就是在揽活时,左手拿着竹板,右手拿一根小棍不停地敲打,发出的声音,那老远都能听见,这东西也叫“报君知”。其他三种自然也不用多解释了,您看字面就知道了。
还有的“算命先生”,揽活时不用响器,而是吆喝。他们吆喝的调用文字那是没法描述,不过字是这几个“看流年咧,批八字!”
说了算卦看相,咱再说看手相的,他们一般是通过人们手掌上的纹络,结合手相图谱的解释来判断、占卜算命人的命运如何。这些人其实并不是有多神,那都是善于观气察色,顺风使舵,揣摸求卜者的心理活动。相声大师刘宝瑞在单口相声《黄半仙》里说的“黄蛤蟆”就是这样的人,他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嘱咐丢了戒指的妇女到“锅台旁边,水缸后头”去找,果然灵验,被人称为“半仙”。虽然相声说的有点夸张,实际说的就是算卦的大都是即善于察言观色,了解各行人的行为方式,那还必须得是能说会道,不管问卜人提出什么问题,那都甭想问住他们,他都能给你解释。
因为在过去那年代,社会分工简单、交通也不方便、好多行业又都讲究家族传承,信息相对闭塞。所以,相师只要熟悉当地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情况,懂得点占卜算卦知识,再根据问卜人的职业、生活习惯、相貌气质等,只要随便聊上几句,问卜人的情况就能猜中八九不离十。哪怕算的不靠谱,只要问卜人在第一时间从眼神、脸色、语言等方面稍有变化,这相师们都能捕捉到信号,随机改变话头,不留破绽。
干这一行当的,不说是人精,也是一路敏锐的社会观察者,世故人情尽在其掌握之中。其实这事儿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这个行当被当作传播封建迷信,算是被政府取缔了。可改革开放后,又卷土重来了,当然不是走街串巷了。特别是近几年,更是发展愈烈,大小寺庙周边更是店铺林立。
这到底是社会是进步了,还是怎么了,这事儿留给专家说吧!咱呀,只说老北京的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