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的典故——虎守杏林 邱县非遗

  • 2020-03-13 15:10:22
  • 文化邱县

“虎守杏林”一词,源于邱县香城固东关杏林寺。其寺原名无从考证。因发生“虎守杏林”的故事,唐代皇帝题赠“虎守杏”匾额。永淳元年(682年)敕建杏林寺,从此“杏林寺”便闻名于天下。从更名起距今已1300多年的历史。

杏林寺是一座以弘扬佛法与以医病济世为名的大寺院。据在该寺发掘出的石碑记载:唐代著名医学家,通晓佛典,被后世誉为“药王”的孙思邈(581?-682年),晚年自五台山登岱山(泰山),返途经此地,观其地环境优美,丛林茂密,鸟语花香,民风淳朴,便客寓香城固郊寺。一面悬壶行医济世为民,一面继续精研医学,著书立说。不管冬夏寒暑,为民实施救死扶伤。他效仿三国时期吴国名医董奉的做法,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3株。经年植杏百亩,蔚然成林。杏熟季节,他以杏易谷,赈济贫民。在唐代永隆元年(680年),邱县境内曾发生大水,毁田庐、民多溺水和受饥饿而死。孙思邈以杏易俗赈贫的做法,使许多民众在大水之后渡饥荒中得以生还。期间,一只猛虎来至寺外伏跪求医,经检查,老虎系一支金簪卡喉之疾。孙思邈将其治愈,并首创了“虎撑”这一为老虎治病的工具。从此,老虎以其灵性感其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坐骑,不复危害人类。也从此留下了“虎守杏林”的美谈。

公元682年“药王”孙思邈在寺内仙逝,当地的老百姓痛苦不已,曾跟随孙思邈并看守杏林的老虎,富有灵气,绕寺哀啸3日而去。消息传至宫廷,唐代永淳元年(682年),唐高宗李治对著名的医药名家仙逝表示惋惜,同时对老虎守护杏林的“忠心职守”大加赞许,亲笔御书了“虎守杏”牌匾,赠与寺内。该寺庙也由此遵旨更名为“杏林寺”。

孙思邈一生读研诸子百家,兼通佛典,精于医药。隋文帝时徵为国子博士,不就;唐太宗曾召至京师,欲授以官职,亦不受。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济世为民,著有《千金方》、《千金翼方》二书。在孙思邈的教授下,寺内僧人多有医道高深者,并承袭其治病救人而让其植杏树3株的做法,不但使众多百姓解决了病痛之苦,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医药业的发展。所在之地,药店林立,商贾云集,买卖兴隆,成为冀南的第一大药都。后来云游郎中的“手摇铃”,医药行业的“杏林春暖”、“杏林遗风”、“誉满杏林”、“杏林高手”、“杏林堂”、“杏春堂”、等楹联和牌匾均源于此典。直到清末民初时期,该地的医药市场仍然繁荣兴旺,全国各地的医药富商巨贾均来此购销药材,车水马龙,市井哗喧。形成了以安国为中心的第二大药都。据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曲周县志》和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平府志》,以《河北风物志》、《邯郸风物志》等,均记载有邱县香城固“杏林堂”和“虎守杏林”的传说故事。

据对有关资料综合分析,邱县杏林寺原寺大约始建于隋代或以前,当时规模并不太大。自从孙思邈客居该寺后,寺庙规模不断扩大,直至唐高宗御书“虎守杏”、下旨敕建“杏林寺”时,其规模基本定型,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寺院。寺内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杏林寺”等。仅厢房就达40余间,寺庙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在寺院的东侧还建有“东岳行宫”、“吕公堂”等道家建筑。唐代之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代均有修缮,是一处集佛、道、医为一体的朝圣、医病、观光圣地。

邱县杏林寺虽规模宏伟,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日军侵华期间被毁;后来保存的部分历代重修和扩建杏林寺的碑刻十余通,也分别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用于修桥建闸,现仅幸存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和清代嘉庆年间重修杏林寺碑刻各一通及不足1万平方米的该寺部分遗址。1994年开始,当地群众在遗址上将杏林寺中的“药王殿”等部分殿宇简单修复,

1994年9月2日,邱县人民政府公布“杏林寺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重修药王殿,5月3日开光庆典,盛况喜人,并树碑纪念。2001年5月14日,市批准复建杏林寺。6月19日,省核发合法宗教活动场所。2007年建成大雄宝殿三间。2014年8月6日,市政府公布“杏林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陆续征集了一些文物,竖建了碑林,现已成为邱县一处较为完整的人文景观。2007年6月虎守杏林传说被邯郸市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编辑:万玉航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