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吃咧”有讲究

  • 2019-11-14 22:41:03
  • 老庄呔儿语聊吧

唐山人在饭前饭后见面时,最常说的一个词儿就是“吃咧”。“吃咧”多用于问,就是问对方吃饭了没有。问对方是否“吃咧”,这并不是问话的本意,其本意不过是打招呼而已,就像外国人一见面就道一声“Hello”(或Hi)一样。“吃咧”,在中国尤其是的北方地区是一个很普通很随意的问候语。有人考证,在明代就已经有这种寒暄的形式了。葡萄牙人克路氏当时去过中国的南部福建、广东一带。他说:“他们互相问候的话,通常说‘食饭否?’意思是吃过没有,因为他们认为现世的一切好处都取决于吃饭”。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吃”是十分看重的。过去,人们很穷,常常吃不饱,有时甚至没饭吃。远的不说,就在改革开放前,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青黄不接的时节,十之八九的农户常有的“断顿儿”的情况发生。因此,在物质生活非常的匮乏的时代,不用说是吃饱了,能有吃的“吃咧”,也就成了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所以,人们见面是最重要的事,就是问问对方那天“吃咧”没有。

“吃咧”一词儿虽很简单,但在实际交际中却是有些讲究的。

其一,要注意对象。就是说不能对什么人都随便地问一声“吃咧”。“吃咧”作为寒暄语,一般是用于邻里、同乡、同事之间等熟人之间。同辈人或年龄相仿的人一般以“吃咧”问候,对于长辈或领导,常常要加上与身份相适应的定语限制。如“二叔吃咧”“大娘吃咧”“主任吃咧”。对陌生人或根本不懂该词意思的外地人,很少问“吃咧”,一见面儿就问“吃咧”,显得冒昧和突兀,有时还会引起误会。例如:多年前,一个长驻唐山某企业的德国人,与企业的员工处得关系不错。员工们同他一见面就问他:“吃咧”?开始他感到挺有趣,后来这样问候的人越来越多,他就感到很疑惑:是我有好(hào)吃的名声呢,还是他们认为吃不起饭?见面儿问“吃咧”,是唐山人习惯地寒暄,可老外却误会了。

其二,要区分时段。问候“吃咧”,应该是在饭前饭后不超过一个钟头的时间内。试想,如果在上午九、十点钟,你问人家“吃咧”没有,人家就会一头雾水:是指吃早饭呢还是吃午饭?如果是下午三、四点钟这样问,人家也不明白你问的是中午饭或是晚饭。当然一般人不会这样凿真儿,多半会顺口答音地应一声了事。本家的老爷(yé)就是这样一个凿真儿的人。小时候,有一天半儿拉晌午的时候碰到“老爷”,随口问一声:“老爷吃咧?”没想到“老爷”大嗓门反问:“说啥话呢?哪家这前儿还没吃饭哪!”以后我再见到“老爷”连“吃咧”也不敢问了。其三,要分清场合。在有些环境中是不宜问候“吃咧”的。比如人家正在厕所里解手或正从厕所里出来,你碰到了,问一声“吃咧”(?),就会让人家很尴尬。是回应你呢还是不回应你?不回应你吧,显得不礼貌;回应你吧,有不知如何回应。很可能弄得双方都不好意思。

如今,温饱早已不成问题,生活也逐渐富裕了,但人们碰面还是习惯地问一声

“吃咧”没。“吃咧”一词,已经作为问候文化的一分子长留在人们的嘴边。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