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儿”,这个词的本义,是表示力量、力气的意思。例如“用劲儿很大”;“手劲儿不小”;“挺费劲儿的”;“昏昏沉沉的,酒劲儿还没过去”等。
其次,“劲儿”指人的精神和情绪。如“鼓足干劲儿”;“政府关心三农,免除了农业说,农民兄弟的劲儿更足了。”
“来劲”和“松劲”、“泄劲”是反义相对的。例如“他越干越来劲!”“来劲”,指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就是有劲头的意思。可与之相反的是“松劲”和“泄劲”。“松劲”是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泄劲”是失去了信心和干劲。例如“关键时刻,不能松劲啊!”“关键时候掉链子,还没上阵,就先泄劲了!”
第三,“劲”指趣味。如“带劲”和“没劲”又是一组反义词,其中的“劲”,指兴趣、趣味。例如“我觉得看韩国电视剧,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没劲!可是大娘大嫂姐姐妹妹们却看上了瘾,越看越带劲。”
“没劲”,就是没有趣味,不感兴趣,不值一提的意思。可以指事物,如“这么多年了,中国男足,越看越没劲!这几年,女足大滑坡,看着也没劲啦!”也可以指人,如“某某人,说大话使小钱,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没劲!”
第四,“劲儿”,有时还指神情和态度。例如:“瞧你这骄傲劲儿,得了俩100,就不知自己姓啥了!”——这是老师敲打学生。
“瞧你这散漫劲儿,真得好好板板啦!”——这是爸爸教训儿子。
“瞧你这个忙劲儿,俩儿月没歇班,家里事儿都丢到脖子后边了!”——这是妻子嗔怪丈夫。
“瞧他那个严肃劲儿,整天嘟噜着驴脸,谁愿意搭讪他啊!”——这是职工批评领导。
再如:“瞧这倒霉劲儿,昨个买的新自行车,今儿个就没啦!”
注意,这些“骄傲劲儿”“散漫劲儿”“忙劲儿”“严肃劲儿”“倒霉劲儿”“劲儿劲儿的”,都含贬义。
第五,“劲儿”指矛盾或敌对情绪。例:“有了这场房基地的纠纷,两家的劲儿更大了。”
另外,唐山话带“劲儿”的词语很多。词义也挺复杂的。例如:“得劲儿”,是舒适,顺利的意思。例如:“这两天感冒了,浑身上下不得劲儿。”
唐山人还爱说“吃劲儿”,就是费力气,费劲的意思。例如“这门课学着吃劲儿的”。
但是“不吃劲儿”,却是可有可无、没关系、没必要的意思。例如“这场破球,看不看不吃劲!”再如:“雪中送炭,才是真情;雨后送伞,就不吃劲啦!”
还有“较劲儿”,就是比力气,较量高低的意思。例如:“两人暗中较上了劲儿,你干得好,我比你干得更好!”
唐山人还将记仇说成“做劲儿”。例如:“自从发生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会,两人表面上嘻嘻哈哈的,可心里却做上劲儿了”。
“后劲儿”也是唐山人常说一个词儿,义指用在后一段的力量,例如:“别看他一开始跑得快,可他没后劲儿,一会儿准得让人落下。”也指显露较慢的作用或效果,例如:“这酒不上头,但后劲儿大。”
“邪劲儿”指不正常的劲头。“巧劲儿”指巧妙的手法。“钻劲儿”指刻苦钻研的精神。“卖劲儿”指不遗余力。“倔劲儿”指脾气倔,固执,不听劝。
“劲儿”的前面加“这个”或“那个”时,常常表现对对方行为不理解、埋怨或反感、厌恶的情感。例如,两人下馆子临了争相买单,一方要付账,另一方拉拉扯扯地阻拦,其中一人会说:“这个劲儿地,我花了得了,跟我你客气啥!”“这个劲儿地”是埋怨对方太客气,没把自己当朋友。又如,某人平常凡人不理,可见了当官的有钱的,却点头哈腰、说话肉麻。有人看不惯:“我就膈应他那个劲儿的,跟哈巴狗儿似的!”“那个劲儿的”包含了浓烈的厌恶、反感的意味。
在唐山话中,“劲儿”有时也可连用,“劲儿劲儿”,常形容很有兴趣很有兴致的样子。例:“台上演得好,台下也看得劲儿劲儿的。
”也形容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样子。例如:“现在有了表现的机会,孩子们都劲儿劲儿地争着要上场。”
“劲儿”这个词儿,蕴含的意思很丰富,要完全弄清楚,还真得费点儿“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