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非遗|你不知道的“非遗”文化

  • 2019-11-07 10:58:06
  • 邯郸文旅

邯郸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具有三千年建城史的文明古城,战国时为赵国的都城。然而在这座文明古城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魅力无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邯郸的“非遗”文化。

武安傩戏

武安傩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主要是指固义村的傩戏《捉黄鬼》和白府村的傩仪《拉死鬼》,它以其恢宏的气势,神秘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更是在2006年,武安傩戏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冀南皮影

冀南皮影是指邯郸市辖各县市区传承的皮影艺术,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于2006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由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身法中正,动作和顺,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因其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并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曲周龙灯

曲周龙灯,源远流长,有千年历史。其造型别具一格,造价便宜,经济实用,整个龙体造型神采飞扬,威武壮观。龙灯舞法多变,其中以钻龙、滚龙、盘龙最为精彩。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进行精彩的表演,观看的人川流不息,热闹非凡。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武安平调落子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其各有千秋,平调唱大戏,落子唱小戏,可谓相得益彰。平调属于梆子腔系,曲腔悠扬,旋律流畅,风格独特,有慢板、二八板、散板等板式;落子唱腔板式有口语化说唱的特点,与当地方言结合紧密,有慢板、高腔、娃子等板式和强调。于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以上的“非遗”文化,邯郸还有:永年鼓吹乐、永年西调、邯郸塞戏、涉县塞戏、鸡泽梨花大鼓、肥乡南营四股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 编辑:万玉航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