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打卡津城有趣有内涵的“古风”之地

  • 2019-10-30 16:24:00
  • 乐游天津

如今,“古风”作为一类新型的文化,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热爱,并且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痴迷不已。

我们大天津,有很多可以感受古风古韵的地方。来这里不仅能够增长很多见识,更能得到美学的熏陶。

时值深秋,天高云淡,趁着天凉好个秋,走出家门,或寻访古迹,或参观展览,或造访名人故居等,都是感悟传统、提升自我的好方式。

寻 / 古 / 迹

天津文庙博物馆

天津文庙博物馆,它是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也是天津学宫所在。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天津文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因为它其实是东西并排的两座庙宇,府庙和县庙仅一墙之隔。

无论是作为古代官学标志的“泮池”,有着全国唯一“露天论语石刻墙”的棂星门,还是恢弘气派的大成殿,和孔子及孟轲、颜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等等,都让人一下子穿越回古代,都能感受古人的礼乐文化,古代教育的神圣感。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东门内大街2号

开放时间:周一闭馆,成人票价25元。

看/ 展/ 览

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特展

甲骨文也是可以“边吃边看”的!那一片片斑驳、难懂的文字,原来隐藏了众多的美食密码。

目前,天津博物馆五楼展厅展出的《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特展》,其实就是一本特殊的文化食谱。这本食谱共有120道菜(120片甲骨),每道菜都值得细细品味。

例如,商朝人特别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经常卜占它们能否丰收。并且,他们已经开始种植禾(稷、粟)、黍(黄米)、麦、豆,还有水稻等粮食作物啦。商王还喜欢各种野味,打猎的品种丰富多彩,例如老虎、犀牛、野猪、麑子等等。

如果你还想从甲骨文中窥探出更多的美食,就一定来天津博物馆打卡。跟随120年来“释读”天书的甲骨学家的脚步,去重新品尝三千年前那一道道美味珍馐吧!

展出地点:天津博物馆五楼

展出时间:2019年10月1日—2020年4月5日

逛/ 园/ 林

紫园

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不是写在书本上让人刻板学习的,而是融入生活。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紫园,就是一个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之美的地方。紫园是在原有老服装厂的基础上改造的项目,目前园区免费对外开放。

改造后的紫园,最开始的设计初衷是建造一个古代书院,因而,目前这里还保留着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有笔墨书香,有古琴绘画。大量的绿植又让人仿佛游走在山水自然之中,这不就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意生活吗?

地点:天津市西青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福路5号

踏/ 故/居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说起天津的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不得不提。李叔同酷爱文学、艺术,擅长书法、绘画、音乐、篆刻,多才多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

如今的李叔同故居重新翻新,分为园林和故居两部分。园林中芳草碧绿,花木繁盛,充满典雅、幽静的江南韵味。

故居内不仅真切还原了李叔同的早年生活情景,同样具备丰富的藏品。在室外艺术展区,展出了李叔同的牌匾、楹联、书法、篆刻作品等,供游客浏览学习。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

看过了这么多,你是否心有所往,天津虽被称为“哏都”,但是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富且深奥。

如果你来天津旅游,不妨去这些景点打卡,接受文化熏陶吧!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