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大宋时期,杨延昭奉命把守三关口,民间也有广为传唱的“杨六郎把守三关口”一说,这里的三关口以河北高阳关为主,都是北方的边关重镇。其实,杨六郎把守的不仅只有三关而已,从泰州开始,曲折逶迤1000多千米,都是杨六郎的防地,包括平谷。所以,在平谷地区流传着很多关于杨家将的故事。北上营村旧时道教庙宇真武庙内曾有一方石碑,上写“熊耳营北山真武祠”,残碑上能辨认出“杨、呼”等字,记载的就是杨家将等事。
北宋初年,宋朝一直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全部失地的意图,而辽朝亦不肯放弃这片丰美土地,于是这燕云十六州便成了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是指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16个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东西宽约600千米,南北长约200千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 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农业区,它使契丹的国力大为增强。燕云十六州的军事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从此,契丹可以直接南下进入中原地区,对后来的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自被割献以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汉族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数百年。
地处燕云十六州中的平谷则有“神京三辅要地”“天汉之津梁,幽燕之关隘”的称誉。有人认为,杨家将抗辽的主战场在河北地区,平谷一带曾是宋辽两国连年征战的古战场。 就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中,一次,杨六郎屯兵筑营在燕山之下, 附近有一关名为“关外沟”,当地还有一个俗称“跨儿岭”。当时,由于战事吃紧,另外有两关需要兵力增援,请求朝廷增兵又来不及。怎么办?杨六郎本无分身之术,但杨将军灵机一动,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弓挂在了关外沟岭上的一棵醒目粗壮的大树上,自己则带着关外沟的主要兵力去增援另外两个关。
巧的是,大辽的左先锋领兵就真的攻到了关外沟,这位辽将先锋抬头一望,远远的一棵大树上,悬挂着那把和杨六郎将军形影不离的配弓,弓恍若被拉起,箭从弦出,直射而来……这位先锋连第二眼都没敢看,吓得带着辽兵一溜烟儿地逃回了大辽筑营。杨将军一张挂弓吓退辽兵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诵,因此,人们为了纪念杨六郎将军,便将“关外沟”“跨儿岭”改名成了挂弓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