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登鱼子山寨 求古轩辕台,鱼子山寨,是平谷明长城8座重要营寨之一,在山东庄镇鱼子山村西北。明刘效祖所撰的《四镇三关志》多有记载 :“蓟州形胜 :乘障鱼子山寨,洪武年间建,通步缓。”“蓟镇形胜 :疆域,墙子路,东自鱼子山,西至大黄崖口,延袤二百三十一里。南至密云县。平谷轩辕台实际包括轩辕黄帝陵、庙两处遗址,是平谷境内史有所载、考有所据的文化地标,其轩辕黄帝庙始建于汉代,香火绵长。踞北平谷轩辕台自唐代起就有相关记载气势磅礴的轩辕台有哪些历史故事呢且让我们随着长城的遗迹登鱼子山寨,求古轩辕台平谷轩辕庙。
平谷轩辕台有关文献记载文献资料自唐代起至民国年间,已发现诗和史志记载10余处,依时间先后,大体摘录如下 :描述平谷轩辕黄帝陵最有代表性的诗是唐代陈子昂、李白两位大诗人的。
李白诗《北风行》中著名两句则是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陈子昂诗《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中其一《轩辕台》中则写道:“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平谷轩辕黄帝陵的资料出现在明清以来的10余种史志中 :成书于明英宗天顺五(1461)、由李贤等人奉敕修编的《大明一统志·卷一》记载 :“鱼子山,在平谷县东北一十里,上有大冢,云轩辕黄帝陵也。”明代蒋一葵所撰的《长安客话》载 :“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今平谷县东北十五里,冈阜窿然,形如大冢,即渔子山也。 其下旧有轩辕庙云……”这本书博闻广记,是研究北京地方史、地理沿革、山川形胜、名胜古迹、人物风俗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的《蓟州志》载 :“峨眉山南十五里至渔子山,其山在平谷县东北十五里,冈阜窿然,形如大冢,相传为黄帝陵,山下有轩辕庙。汉武帝元封二年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即此处。”
国内权威的考古研究专家和学者曾在轩辕黄帝陵发出了“大哉黄帝,寰宇景仰”的心声对黄帝庙遗址考古发掘再次印证了这段沧桑的历史传奇平谷轩辕黄帝陵考古发现1993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黄帝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遗址面积700余平方米,地层自上向下共分为5层 :第一层为表土层 ;第二层发现清代轩辕黄帝庙基址,从残留遗址可见山门、大殿、东西配殿等整体格局 ;第三层为元明文化层,发现元明时期的建筑墙基等,出土有龙凤纹滴水瓦、花草纹瓦当、青花瓷片等物品 ;第四层发现辽金时期文化堆积,出土有兽面纹瓦当、板瓦和青花瓷片、宋代铜钱等物品 ;在最下面的第五层,为汉代文化层,发现了汉代绳纹灰板瓦、铜箭头等。这次考古发掘表明 :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就已经有了殿堂类建筑。而且经两汉至辽、金、元、明、清几代,可谓历代相传,经久不断,有迹可循,有序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