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书文
汤河是怀柔北部山区白河流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途经燕山大峡谷,进入怀柔区。经喇叭沟门、长哨营至汤河口入白河。全长110公里,怀柔境内52.4公里。这是一条美丽的河流,像一条银线串起河两岸两乡一镇,大大小小近百座村庄。这条绵长近百华里的沟谷,历史上统称为“汤河川”。
《周礼·考工记》记载:“凡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川即指山涧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谷地,较之沟谷更为宽敞、绵长。汤河川山光凝翠,水草丰美,川容如画。1644年,随着清军入关,汤河川成为关外彭姓满族的封地。如今,汤河川内共有满族人口5000多人,喇叭沟门、长哨营都是整建制满族乡,其中绝大多数人口为彭姓。这里的山水风光或淡雅飘逸,或雄浑壮美,300多年来形成的满韵乡情别有一番风味。
喇叭沟门 体验满乡文化
喇叭沟门满族乡位居汤河川最北端,素有首都北大门之称。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燕山深处地处偏僻的满族乡,竟有一处宽阔的满族八旗文化广场,这里绿树掩映,鲜花盛开,彩旗飘舞。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尊高达6米的皇太极花岗岩石雕塑像,面东而立,威风凛凛。塑像背后,竖立着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八面大旗,迎风招展,满韵旗风,在广场上挥洒洋溢。这座广场是满乡人文化活动的中心,每逢喇叭沟门满族乡轮值主会场,这里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自2000年起已连续举办了19届,一般在端午节期间举办。节日期间,除了展示满族风情,还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满族特色活动,而且两乡一镇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喇叭沟门满族乡除了举办歌舞演出,还有插鸡尾翎、推铁环、打珍珠球、蹴球等体育活动,十分引人注目。
金秋送爽的季节,来到喇叭沟门,可以参观白桦谷,领略到生态农业的情趣,感受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秀美风光,尽享具有满族特色的生态农家风情之乐。这里的白桦林是离北京最近的一片,一面峰谷被白桦严严实实地覆盖起来,洁白的枝干,金黄的叶片,与周围色彩绚烂的树木一起,斑斓着秋的世界。山谷中的度假村内,站在“一善松”下,细细揣摩“壹善”摩崖石刻,探讨品味文字背后深刻的内涵和皇太极的故事,三百年前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八旗文化广场南侧,坐落着喇叭沟门满族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沿革了满族风格,傲然中尽显威严和庄重。我喜欢观看那些展陈的展品,其中满族文化陈列馆内,共有七个展室,收藏着自汉代以来的各种珍品950多件,其中满族民间实物500多件,主要从民间征集而来。另有235件为皇族后裔爱新觉罗毓岚先生捐赠。还有满族知名人士赵书、舒乙等人,他们热心于民族文化事业,将自己收藏多年的藏品捐赠于此。在满族民居展室,我看到了万字炕,还有一些日常使用的家具,与汉族习俗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的讲究。
下河北村的千总府,是最近几年新建的。其实就在喇叭沟门村内,还留有当年千总府的遗迹。那是一处没有人居住的破旧院落,院门紧闭,门口的石鼓门当还在,院内长满了荒草。我们从门缝中看到,院落规模不小,有正房和厢房,青砖灰瓦,磨砖对缝,外墙主要由石块堆砌、以白灰勾勒而成,结实而美观,当地人称这种墙为“虎皮墙”,典型的北方民居样式。在回龙的影壁墙上,砖雕的回字纹和凸起的图案十分清晰,透着满族千总府建筑的庄重与优雅。
长哨营 探源彭氏家谱
汤河川的满族人绝大多数为彭姓,谱书记载原驻在沈阳城外,始祖彭连1644年随其族兄彭春(康熙年间调任满洲正红旗都统)进关。彭春的曾祖父是努尔哈赤五大臣之一额附和和理之后代。
清代对满族人口有一套管理制度,每家添丁均需到千总家登记入宗谱,汤河川上彭姓满族谱系最为完整。据彭氏宗谱记载,彭姓原系满洲董鄂氏,进关后因同宗族人彭春在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中“著为头等第一军功”,所以在康熙年间修宗谱时,以彭为姓,按字排辈,以别长幼。
2016年,为了采写《百村史话》,我曾到长哨营满族乡西沟村采访。西沟村是一个新翻建的满族新农村,在与老人聊天时,意外发现了一部老彭家的家谱。这部《彭氏家谱》珍藏在彭光军家里,深蓝的布面封皮,显得很陈旧。《家谱》共70页,约3000字。宣纸线装,小楷撰文,字迹隽秀。家谱谱系完整,支脉源流,辈分清楚。据说这部家谱由彭光军祖父彭正端续写。彭正端人称“端先生”,识文断字,颇有学问,当年在汤河川一带,很有名气。
村中老人彭光江介绍,彭氏祖坟就在村外的七亩地。因为村中藏有家谱,旧时每逢过年,彭氏家族都聚集一起,焚香拜祭,追缅先人。随着家族繁衍,人口越来越多,但是,谁家属于哪门哪支,辈分大小,一看家谱,就全明白了。一部家谱认宗亲,西沟村珍藏的这部家谱,对于研究汤河川满族文化的成因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史价值。
长哨营满族乡至今还继承着满族特色婚俗。每到风情节期间,在七道梁正白旗满族村,“赏八旗婚俗大典、品八旗大席”体验活动,是其一大亮点。活动当天,村里选三个地点,作为“婆家”“娘家”和举行仪式的场地,分为接亲篇和婚礼篇,现场还原满族传统民俗婚礼场景。
汤河口 品味乡愁记忆
汤河口,明初成村,因地处汤河、白河的交汇处,故曾称汤河头,后称汤河口。该镇是北部山区的中心镇,位于京北绿色屏障圈、生态涵养区和北京饮用水源保护区,历史上就是关外“长城孔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1948年至1951年曾是革命老区后四海县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由此向北,即为百里汤河川的入口,可达丰宁、多伦和锡林郭勒大草原;向西,可以到达兴盛了百年的皮货贸易集散地察哈尔,也就是今天的张家口;往东可直达滦平和避暑胜地承德;往南100公里,就是京城了。清朝时,曾把汤河口封为“胭脂营”,主要负责开垦农田,为皇宫提供胭脂费用,今天的庄户沟,名字上还留有满清庄户的痕迹。
白河作为北京境内一条重要的河流,绵延上百公里,流经怀柔区北部,在汤河口白河湾留下了一片30平方公里的自然湿地。东帽湾村是白河滋养出的“北京最美乡村”。昔日的茶马古道如今是“汤河湿地绿色走廊”,以“最美乡村”东帽湾为起点,以后安岭新型农村社区为终点,白河湾湿地公园总长十多公里,沿途绿水潺潺,鸟语花香。天河水韵公园是白河的一道风景,也是一处标志景观,每年满族民俗风情节的八旗龙舟赛,就在这里举办。
历史上,汤河口地区既是北京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进攻的屏障,又是北方各少数民族未进入中原这个历史大舞台之前的“化妆室”和“休息厅”。古往今来,多个民族都曾在这里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所以,汤河口的满族文化活动,深深地打上了民族融合的烙印。
为了准备风情节龙舟赛,汤河口镇的各支代表队,提前半个月,天天在水上训练。比赛时,正黄、正蓝、正红、镶黄、镶白等10支龙舟队,依次进行龙舟点睛、祈福、竞渡等仪式。随着一声枪声,10支参赛代表队驾着龙船,像离弦的利剑冲出起点,他们宛若10条蛟龙在水面上飞渡,让在场观看的游客倍感兴奋。活动期间,人们不但可以参观剪纸、刺绣、丝带绣、面塑等传统民间手工艺展示,还能亲自制作香囊、艾条、“法都”(荷包)、五彩绳等手工艺品,感受传统民俗文化。
秋风萧瑟,芦荻飒飒。在汤河口镇一边感受“北方水乡”的独特魅力,观赏后安岭,游览湿地风光,观赏野生动植物,体验白河沿岸新村风情。随着木栈道时而穿梭至芦苇草丛深处,时而临水蜿蜒,品味自然野趣。在东帽湾、后安岭、大榆树、新地、庄户沟门五个民俗村品尝“汤河养生宴”。在大榆树,体验农耕文化,感受长寿村的养生理念。去新地,看楹联、登山前栈道、逛民俗展示馆、赏洞藏娃娃鱼,体验北京楹联文化第一村的独特魅力。到庄户沟门,参观新农村建设成果,体验山洼洼里的特色高端精品民宿。
乡愁记忆,满韵田园。走进汤河川,满族文化的底蕴就如淙淙的汤河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