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源头有群“草根”护水人

  • 2018-04-13 09:32:26
  • 京郊日报

清早,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马家河村,村民农明春吃过早饭,带上火钳、编织袋,跑向村大队部。那里,已经有七八位村民聚在一起,他们要一起上山,到汉水源头捡拾垃圾。

头天夜里刚下过小雨,一群人顾不上抬头欣赏带露盛开的桃花,一路低头专心寻找石缝中、河道内的塑料袋、饮料瓶、碎纸屑等垃圾。

这里是汉江源头,一股清水自马家河村一座石崖缝隙中倾泻而下,跃出山林,汇成汉江,经丹江口水库,向北奔腾1000多公里,最后流进北京团城湖。而汉江供应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70%以上的来水。换句话说,当下,北京百姓喝到的南水,大部分最初就来自这条崎岖山沟中跳跃奔涌的溪水。

一路走、一路捡。穿过“三潭三瀑”,迈过一道道长满青苔的河沟,3个小时后,一群人终于走到汉水源头。喝上一口随身携带的白开水,顾不上休息,农明春四处环顾,在源头处搜寻起白色垃圾。

随着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汉江源头广为当地人所知。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宁强县对汉江源头区域持续推进生态修复、道路整修等。原本下雨就往山下河中冲泥的盘山土路,变成了更坚固的水泥路。汉江源头也逐渐成为当地百姓踏青赏花观瀑布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来游玩的人多了,随地丢弃的垃圾也多了。塑料袋、饮料瓶、烟盒、纸屑等,不仅影响山间景观,更对汉江源头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世代居住在汉江源头的马家河村人坐不住了。

今年78岁的张邦贵老人第一个行动起来。张邦贵老人家住在马家河村最里侧,距离汉江源头最近,有“汉江源头第一家”之称。他专门把儿孙都叫回老宅,郑重宣布,老张家人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在家做饭,都不许乱丢乱堆垃圾、污染水源。

他还带上家里的火钳、编织袋,进山沿着溪流捡拾垃圾。一次大雨过后,山顶有落石滚下,老人听到响声及时靠近山体,巨石从他身边滑落,他侥幸逃过一劫。还有一次,张邦贵上山途中,专注捡拾垃圾,失足从山坡滑落,幸亏抓住了身边的毛竹才没有滚下山崖。

10余年中,张邦贵老人进山捡拾垃圾时,摔伤过、累病过,他却从不后悔。渐渐地,周围的村民也开始跟着老人上山,一起捡拾垃圾,维护汉江源头水生态环境。

“爷爷总说,咱家门前的这河水是要流到北京去的,咱作为汉江源头人,有责任保护好这股清澈的河水。”农明春是张邦贵的孙女婿,今年开春,张邦贵老人因支气管炎住院,农明春正式接过老人手中的火钳,成为村里“义务护源人”的主力之一。

村支部书记王光俊告诉记者,除了张邦贵老人一家,村里党员、志愿者等,每月都到源头沿线义务捡拾垃圾。如今在马家河村,250多户村民户户都是“义务护源人”。        本报记者 高珊珊/文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