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俊栋
燕赵文脉渊深流远,千古风物传说无数,每一山、每一水,每一名胜、每一古迹,皆与民间文化伴生而来。往故之事、流传之说,为名胜造境,为古迹流芳,以启迪心灵之力,令人心驰神往于山水之间。及今,俨成旅游之基石,添韵风景,又裨人求知之欲。古人推崇问道自然而涵养修身,今人亦可以旅游为途径,向山水求学问。故此,本报特推出“问学山水 神往燕赵”栏目,藉此探寻传递景观背后之人文,以助力我燕赵旅游。
万里长城在唐山境内蜿蜒220公里,有名关险隘29处。其势巅连起伏、奔腾浩瀚,荟萃了明长城的精华。其中,迁安白羊峪大理石长城举世罕见,绵延起伏的棕红色大理石长城在高山险峰之巅修砌得整整齐齐,颇为壮观,堪称长城一绝。它把水关、城堡、烽火台、城墙、敌楼、偏坡和壕堑等集于一地,构成了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如今,未经修整的野长城,似蛟龙腾跃于山巅之上。
白羊峪又称白羊关。白羊关以雄闻名,另有冷口以险称世,并称“雄关险口”。白羊峪关口有白羊河自北向南流过,原有关门横跨在白羊河上,两端与长城相连,称为白羊水关、羊谷关。万里长城有各式各样的关隘,但水关不多,存世的水关更少。白羊水关是白羊河的发源地,水关上下500多米的河道甘泉遍地,是名副其实的水关。
白羊水关为双道水城式,至今东岸的临水敌楼楼基尚存。万里长城中这样的水关为白羊峪所独有,复建后白羊水关将成为“万里长城水关之最”。白羊河水自北向南穿过关口,四季长流。白羊峪青山绿水,风景雄浑秀丽,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白羊峪长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中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这里的大理石长城长约1.5公里,高10米,宽5米,城底敌楼基础多为大理石,万里关山十分罕见,是长城的精髓所在。
白羊峪口山雄关险,乃通往塞北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兵入关,奉军入关,日寇入关,白羊关皆为要道。四周山高峰险,山巅之上长城蜿蜒,其中长达4华里的大理石长城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建筑奇特雄伟的神威楼历尽沧桑400余载,烽火台、谎城(马圈)、水关、督察院等古代边关防御体系完整地汇集此地。
在众多敌楼中,水关西侧的神威楼别具一格,是敌楼中的精品。它不像别的敌楼骑在城墙上,而是挂在城墙外侧。神威楼四周墙体用青砖抹白灰泥砌到檐椽下。背面外墙中间开一箭窗,既是通风采光的窗口,又是观察敌情的嘹望孔,还是向敌人发射弓矢、开炮、放枪的地方。箭窗下有2个雷石孔,专门用以发射雷石打击侵犯至楼下的敌人,箭孔与雷石孔成品字形排列,东西墙与外墙结构相同。
楼内是一简拱,上方门额上嵌有阴刻楷书“神威楼”三个大字的石质门匾,左上款“游击将军张世忠题”,右下款“万历丙申仲夏吉立”。门券对面宇墙上砌有影壁,下有须弥座,镶嵌一块记事碑。整个神威楼尽管除门窗外没用一根木头,没铺一片瓦,但砖制的仿木结构惟妙惟肖,并且增加了敌楼的坚固程度。紧挨神威楼东侧是一座木梁架结构中层建筑的敌楼,在众多的砖拱结构中层建筑的敌楼中,此楼独树一帜。楼内四周设有很多壁厨,属典型的“指挥部会议室”,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长城中是少见的。
未经修整的野长城,似蛟龙腾跃于山巅之上,敌楼、谎城、烽火台星罗棋布,构成了景区优越的旅游、观光环境。乾隆观碾的传说,八大姓戍边的史实,长城抗战的烽火,这就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白羊峪。
欢迎投稿“问学山水 神往燕赵”栏目组;
联系电话:0311-86059999
电子邮箱:hebeifenb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