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场老友记

  • 2018-02-01 10:03:25
  • 北京晨报

数九寒冬,室外冰场却分外热闹,还没去过瘾的可要抓紧了,今年上冰的日子不多啦。什刹海冰场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冰场,承载了不少北京“冰友”的青春记忆。如今,从年轻滑到年迈的“老冰友”依然在这里风驰电掣,把冰面刮得唰唰响,这种飞驰的感觉,让他们觉得青春焕发,也回忆起了不少往日的冰场趣闻。

现场

82岁“最帅爷爷”冰场竞技

1月19日上午,什刹海冰场上彩旗招展,三个速滑俱乐部发起的冰上联谊会,聚集了不少爱滑冰的“老友”(见上图)。一开场,近百名冰友连起长龙,绕大圈滑行。整齐的队服、一致的步调,“长龙”似一条彩带在冰场舞动,打头的滑行者擎着五星红旗,场面热血澎湃。随后,80岁以上老年组、70岁以上老年组、儿童组、女子组等纷纷竞演献艺。这其中,一位身形矫健、白胡飘逸的老爷爷看着颇为眼熟,他就是曾光膀穿棉裤霸气走秀的“最帅爷爷”王德顺。

王德顺在T台上气场全开,在冰场上也是神采奕奕。今年元旦期间,他在微博上传了滑冰的图片和视频,网友赞叹,“这精气神儿、这身材,分明是小伙儿。”82岁的他头盔、墨镜、专业滑冰服“全副武装”,驰骋冰面时姿势稳健优雅。老冰友的身后跟着一拨儿叽叽喳喳、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小冰友,老少反差萌为冰场增添了不少乐趣。

“我是沈阳人,从小就滑冰。年轻的时候在东北滑,那里的冰期长,有两三个月。我在什刹海滑冰也有十多年了,只要工作不忙,有时间我一定来。”王德顺说,平常他在游泳、健身房、体操房锻炼,但滑冰的乐趣仍然无法替代。“整个冬天我能在室外滑冰十多次,较年轻时体力肯定下降了,但每次也能滑上两个小时,动起来就不冷了。”

回忆

瑞野冰雪运动俱乐部原会长 刘勇

大号冰鞋过去难买如今定制

联谊会主持人刘勇是18岁从南方当兵到的北京,“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来什刹海冰场滑冰的人特别多,冰上是滑行的,岸上是卖小吃的,很热闹。”

看到其他人滑冰,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刘勇特别羡慕,“部队有几个北京当地的职工,他们从小滑冰,我跟着他们学。”当年穿军大衣滑冰很拉风,但刘勇说,穿军大衣滑冰的都不是军人,“真正军人外出滑冰不能穿军装,我们都穿便装。”

刘勇回忆说,当时学得不快,一是没有时间练习,另外也没有合脚的冰鞋冰刀。“以前想买好的冰刀都买不到,没有大号鞋。我穿44号,但当年连43号的冰鞋都难买。当时黑龙刀是很好的品牌,同样买不到大号。我只能在冰上站一会儿,出溜几下,脱下鞋一看,脚肿了。”

刘勇真正学滑冰是在50岁以后,时间多了,装备也改善了。对好冰鞋念念不忘的他终于有了两双让自己深感自豪的“国家队队员同款”。当时刘勇在首体滑冰,正赶上美国一品牌厂商在给国家短道速滑队队员定做冰鞋。“过去太想有双好鞋了,所以有条件时毫不犹豫定做了,踩了脚型,冰鞋是从国外邮寄回来的。后来,这个脚型一直在美国厂家保存,过了七八年,我用这个脚型又做了一双大道速滑冰鞋。”两双鞋价格不菲,每双约1.8万,此外,他还有一双8000多元的海盗牌冰鞋。63岁的刘勇消费观念很“现代”:“钱花在喜欢的运动上,值了!”

什刹海速滑俱乐部队长 崔克岭

初学者摔跟头是家常便饭

崔克岭高大健壮,紧身的红色冰服勾勒出他紧实的肌肉线条。他滑行速度快、姿势舒展优美、动作轻盈流畅,像冰场上的一道闪电,而不像是位64岁的年长者,他被网友誉为“北京民间冰上速滑四大金刚”之一。

崔克岭打小家住德胜门外,不同于当下盛行的滑雪,他小时候,滑冰几乎是冬季北京孩子们唯一的室外运动项目,十个孩子能有七个会滑冰,其中不乏戴着红围脖、梳着麻花辫的姑娘。“我初中那会儿就想滑冰,但家里条件不允许,没钱买冰鞋,后来花8块钱在东单买了双花样刀冰鞋。”

滑冰速度快,初学者摔跤是家常便饭。有一年春节,崔克岭借来了别人不用的跑刀冰鞋去滑冰,由于刀长,他脚底不稳,被人撞了一跟头。“当时摔得两眼冒金星,坐在旁边缓了半天,好在年轻皮实,到家吃完饭就睡觉了。”妹妹纳闷,今天二哥怎么睡得这么早,掀起被子一看乐了,“我嘴唇、脸颊和眉骨上方鼓起了三个晶莹剔透的大亮包,脸肿得像小猪一样。”

摔跟头没有吓倒热爱滑冰的年轻人,没过多久,崔克岭又欢实地回到了冰场上。

单位利用场地泼冰自建冰场

17岁工作后有了点积蓄,崔克岭这才买了人生中第一双跑刀冰鞋,“还没敢买贵的,花了十几元钱,买了双中等的。”

有了冰鞋,更要加紧练习。“刚参加工作时,我上班的地点远,下午四点半下班,到西直门就六点了,我就六点半赶到冰场滑冰,晚场滑到八点。”崔克岭说,当时北京比现在冷,立春过后,冰场还能再坚持一个礼拜。由于当时青少年滑冰热情高涨,不少单位和学校有场地有条件,会泼冰自建小冰场。

当时每周只休息一天,不知疲倦、永远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成群结伴,在冰场追逐,挥洒青春。崔克岭也是一门心思都在滑冰上,“看谁滑得好,我就观察琢磨,一板一眼把脚底功夫练好。饶是这样,也是练了三年,才滑得有模有样。那时候是真爱滑,填表格填简历问有什么特长,我就填滑冰。”

崔克岭回忆说,当时在冰场上,最时髦的着装是一身蓝色绒衣绒裤运动服,和现在面料轻薄保暖、合体包身的专业滑冰服相比,蓝色绒衣裤鼓鼓囊囊且笨重,但在当年那可是家里有点条件的才能穿上的“滑冰行头”。

期盼

68岁能驰骋“冰丝带”

崔克岭认为,与轮滑、骑行等其他运动相比,滑冰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室外进行,更能锻炼人的毅力和韧劲儿,也让他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冰友。2011年,什刹海速滑俱乐部成立,他被选为队长,如今俱乐部队员已经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30多个人。“有一些冰友原来在东北是专业运动员,他们退休后随子女来北京居住,也重拾了滑冰的乐趣。”

让崔克岭稍感遗憾的是,如今滑冰的年轻人不多了,“可能年轻人都爱滑雪了。俱乐部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只有一两个三十出头。”他说,“清朝皇宫冬季消遣就是到北海举行冰嬉活动,老北京的玩法不能丢,希望年轻人能把滑冰传承下去,让它成为大众的运动。”

老冰友夏天是否去室内冰场过瘾?崔克岭说,室内冰场大多面积和弯道弧度小,适合花样和短道速滑,大道速滑跑刀长且矮,弯道小滑行不流畅,跑不开。他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咱们是东道主,冬奥会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经开建了,听说赛后还能对公众开放。四年后我就68岁了,特别期待能在‘冰丝带’的专业场地‘跑大圈’,到时夏天也能去滑冰,我这心里就更美了!”

年轻人也能爱上滑冰

“北京室外冰期最长的有40多天,最短不到20天。”只有短短一个月能上冰,刘勇特别珍惜。“上午冰面好,我每天要来什刹海滑两三个小时。家人有点小意见,觉得我照顾孩子和做家务时间少了,但是没办法,滑冰诱惑力太大了!”刘勇半开玩笑道。在他看来,滑冰是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他身体的协调力、支撑力也大有助益。

冬天短暂,在其他季节,爱滑冰的冰友玩轮滑。“轮滑、滑冰各有魅力,但冰上吸引力更大,它的速度更快更刺激。”刘勇说,“另外,咱北京冬奥会宣传片叫《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情感上,滑冰带给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总能让我们想起那段芳华岁月。”

刘勇觉得,从前滑冰的年轻人多,现在滑冰的以中老年居多,“感觉坚持滑冰的,一直是我们这拨儿人。”他说,如今年轻人娱乐方式太多了,他们学业也比以前重。“好在我看新闻说,北京要建1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估计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会爱上滑冰,享受滑冰。”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文 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摄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