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发现了一张老北京的藏宝图

  • 2017-11-21 20:19:01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偌大的北京城,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那些文人墨客,亦或是皇亲国戚,在京城可都是有住宅的。每一处住宅都饱含了当时那个年代的风貌,以及主人的喜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那些名人故居,随便挑出一个来都是那么有来头!或许你每次只是经过却没真正领略过它的美!

郭沫若故居

名人简介

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生前生活居住过的地方,我国有两处郭沫若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位于北京什刹海前海西岸,一处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郭沫若(1892一 1978),四川乐山人,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翻译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故居介绍

北京郭沫若故居,现为郭沫若纪念馆,地处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1965年,北京市调整路名和门牌号以前,这里原为 “西河沿8号”。纪念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东,门匾“郭沫若故居”为邓颖超1982年9月题写。1982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郭沫若纪念馆所在地前身是清代和砷的王府花园,后因和砷被抄,花园遂废。同治年间,此处成为恭亲王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时,恭亲王后代把此地专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为宅院。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先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馆舍,后由宋庆龄同志居住。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迁入,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15年。

故居看点

它是一座大型四合院,清乾隆年间曾是和珅的花园,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是恭亲王的马号。清朝亡后,达仁堂乐家药铺的乐松山住在里面。新中国成立之初,乐氏家人把包括这所庭院在内的一批财产捐赠给了新生的共和国。随即,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使馆被安排在这里。接着,宋庆龄、郭沫若分别在此工作居住过。

郭沫若亲手种的“妈妈树”与主人心有灵犀,郭沫若喜欢这座院子,直到现在,我们走在里面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喜欢。进了院门往左一拐,首先就能看见一株漂亮的银杏树,这是郭先生的“妈妈树”。其实这里满院都能看见银杏树,到了秋天,金黄灿灿的树叶在枝头迎着秋阳散射出柔和温暖的光芒。郭沫若喜欢银杏树,因为他觉得银杏的树干端正挺劲、独立不倚,它美,却美得低调。

镇馆之宝

郭沫若故居中客厅、办公室、卧房几间屋子参观者只能隔窗参观。里面的摆设和陈列与郭沫若生活在这里时一模一样。客厅,沙发呈马蹄形排列。郭沫若习惯坐的位置是钢琴前的单人沙发,这是因为他双耳几近失聪,左耳借助助听器,功能略好一些,客人就坐在他的左侧。郭老的办公室跟客厅东面相接。在办公室里,郭沫若常用的办公桌上,台历翻开在他去世的日子;他常用的助听器、茶碗还放在他手能够得到的地方;他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儿子的日记仍整齐地摞在桌上,那是他对儿子们的纪念,因为他有两个儿子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不幸去世了。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什刹海西南岸)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门票:20元

纪晓岚故居

名人简介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生于(1724-1805)清雍正二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二月,享年82岁,河北省献县人。阅微草堂为纪晓岚故居。纪晓岚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纪容舒是一位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干得最多:一是编书史,二是当考官。编书史,除总纂《四库全书》外,还先后当过武英殿和三通馆的纂修官等,称一时之大手笔;当考官,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生甚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纪晓岚卒后,归葬故里,朝廷派员临穴致祭,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极尽人臣之荣哀。

故居介绍

纪晓岚故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纪晓岚于1805年去世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其子孙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至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就再未有变迁。

故居看点

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的。据说海棠树还记录了主人公的一段恋爱史!走进阅微草堂,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展柜里的那杆长长的旱烟袋锅。人所共知,纪晓岚吸烟成癖,烟瘾奇大。他的旱烟袋锅是特别订做的,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编纂《四库全书》时,他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只吸完一半,于是就落下了一个“纪大烟袋”的绰号。

两进四合院格局,占地570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第一进院由大门、正房及倒座房组成。正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五檩硬山顶,合瓦屋面,过陇脊,梁架饰有苏式彩绘,红油漆门板。倒座房在大门西侧,面阔三间,五檩硬山顶,屋面及装修均经后代改建。正房即第二进院的倒座房,面阔五间,七檩勾连搭加前廊一步。其南檐墙为仿欧式风格,屋顶建有砖砌镂空女儿墙,门窗为拱券式,券门及券窗均雕刻缠枝花卉。院内有一株200余年历史的紫藤萝。第二进院正房是纪晓岚当年的书房阅微草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檩,前接进深五檩的勾连搭抱厦三间,加前廊一步,均为合瓦硬山顶,过陇脊,梁架保存完好。

地址:东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陕西巷南口)

开放时间:6:30—18:00

门票:40元

梅兰芳纪念馆

名人简介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故居介绍

北京梅兰芳纪念馆,于1986年10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坐落在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梅兰芳先生1961年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小庭院内,度过了他生活的最后十年。1984年9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故居"。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辟有4个展览室:正院北房为"故居陈列室",客厅、书房、卧室、起居室的各项陈设均保持梅兰芳先生生前原貌。

故居看点

外院南房为"第一陈列室"展出了精选的图片和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内院东房为"第二陈列室" 陈列着梅兰芳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及一些馆藏资料,另一内室为专题展览,不定期更换内容。西房为"第三陈列室" 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梅兰芳书法、绘画和其它纪念品。

正院北房正中为客厅,里间为起居室,东西耳房为卧室和书房,书房的书柜里收藏大量珍贵手抄剧本,墙上悬挂张大千、齐白石、陈半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布置。东西两边厢房原为梅兰芳子女的居室和餐厅,一边房间辟为专题展览室;另一边房间辟为活动室,作为招待贵宾和举办小型梅派艺术活动的场所。外院南屋是纪念馆主要展室,展出的大量珍贵照片和实物。

地址: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休息。

门票:10元

鲁迅博物馆

名人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故居介绍

鲁迅博物馆是中国人民为了纪念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现为司局级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局,是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鲁迅旧居位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在此居住。鲁迅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故居看点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图书等藏品7万余件。其中,有鲁迅的手稿、生平史料、藏书、藏画、藏碑拓片、藏友人信札等文物藏品;有许广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钱玄同、许寿裳、胡风、江绍原、魏建功、瞿秋白、冯雪峰、萧军、萧红、叶紫、柔石、冯铿等人的遗物;还有大量中外版画的名家名作,以及吴冠中、李可染、蒋兆和等一批大师级的作品。

馆内的鲁迅研究室,是经毛主席和党中央

批准,于1976年2月成立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出版的《鲁迅研究月刊》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学术性,得到学术界好评,一直是全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转载量和引用率名列前茅。该馆现有藏品、新旧图书资料等97602件(套、册)。其中,文物藏品17420件(套),包含鲁迅文物、鲁迅亲友文物、鲁迅旧居文物、特藏文物;及馆藏美术品、馆藏照片、部分文化名人的手稿、照片、生平史料、藏书、藏画等藏品;新、旧图书资料70539册,主要包含鲁迅著译版本、鲁迅研究著作、新旧期刊、社科图书等。

地址:西城区阜城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开放时间:9:00--16:00

门票:5元

宋庆龄故居

名人简介

宋庆龄(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故居介绍

宋庆龄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院。故居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原是中国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

这里既保留着王府花园的布局和风格,又融入西方别墅特点,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园林。园内有上百年的西府海棠、两百年的老石榴桩景和五百年的凤凰国槐等古树名木。明珠之子清代第一词人纳兰容若曾在此吟诗填词,园中现留有其亲自种植的两棵古树。有宋庆龄养护过的西山松、盆栽石榴和龙眼葡萄等各种南北方名花佳卉,宋庆龄最喜爱的观赏鸽更给庭园增添了和平的气氛。

故居看点

馆内长期设有“宋庆龄生平展”和“宋庆龄生活原状陈列”,展示宋庆龄生活、工作的环境,现有文物两万余件,主要有宋庆龄的手迹、照片等文献资料以及个人藏品。每年的1月27日宋庆龄诞辰纪念日、5月29日宋庆龄逝世纪念日,都组织相应的主题纪念活动。院落建筑分前厅“濠梁乐趣”,后厅是“畅襟斋”,东厢“观花室”,西厢与新建主楼相连。园内引自什刹海活水绕园而行,湖面上建有长廊、恩波亭,西山脚下立有岁岁平安太湖石,山上建有箑亭、听雨屋、瑰宝亭。

为了更好的保护、收藏孙中山、宋庆龄珍贵文物,在中央领导同志关心支持下,宋庆龄故居文物库于2008年5月29日奠基建设,2009年5月31日经修葺一新的故居及精心制作的宋庆龄生平展重新对公众开放。

地址:西城区后海北沿西端46号

开放时间:9:00-17:30

门票:20元

  • 编辑:陈博媛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