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运动的人很多,除了健步、打球、放风筝……还有不少人抖起了空竹。虽然抖空竹在2006年就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大众对抖空竹带来的身体益处,却知之甚少。今天就让小编带您了解一下吧!
增强协调能力
抖空竹是一种全身的运动。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动作时,能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程度。长期反复锻炼,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加强肌肉的收缩能力,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使骨骼更坚固并富有韧性。经常抖空竹,对腿力衰退、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足膝痿软等机体衰老现象,能起到防治作用。
提高神经系统性能
人们在抖空竹时,大脑皮层中指挥运动的这部分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它们要在短时间内,对来自眼睛、耳朵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与综合,调动视觉、听觉各感觉器官、运动中枢及全身肌肉快速工作,以便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一个花样动作。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综合协调能力。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患神经衰弱症的可能性也就减小了,还可以减缓和消除紧张、激动、易怒、神经质等坏情绪。
增加肺活量
抖空竹时,采用腹式呼吸,要求气向下沉,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即把胸部由于运动所引起的紧张状态转移到腹部。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扩展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有着良好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抖空竹时,每个动作都要舒展到位,身体各部位的骨骼、肌肉可以得到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这样能使各部分的毛细血管开放,静脉、淋巴回流加速,保证各器官、组织的供血充分。另一方面,抖空竹也能锻炼到隔肌和腹肌,使腹压不断变化,进而使心容量加大,脉搏输出量增多,血管壁弹性增加,这些变化对中老年人十分有益,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抖空竹后,血中白蛋白的含量会增加,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对预防动脉硬化也有一定效果。
改善消化能力
抖空竹时,膈肌和腹肌随着呼吸一张一弛,对胃肠道起着良好的按摩作用,可增强平滑肌的蠕动,改善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缓解便秘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另外,抖空竹增强了腹肌和消化道平滑肌的力量,这有助于消化器官保持在正常的位置上,是防治内脏下垂的重要手段。抖空竹对身体带来的益处这么多?是否让你有了一种更深入了解空竹的冲动?那就到北京空竹博物馆看看吧!
北京空竹博物馆
位于西城区报国寺西侧小星胡同的北京空竹博物馆,是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第一座空竹主题博物馆。北京空竹博物馆馆址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具有传承民俗、贴近社区和非遗保护特色,一方面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博物馆共设三大展厅,上房(北房)是综合展览大厅,分历史、工艺、技法三大方面展示空竹的发展演变历程、制作空竹技艺的流变及抖空竹的各种花样。面对大量的空竹实物、典籍和历史照片。博物馆专门邀请国家级抖空竹技艺传人李连元带领广内街道空竹队的志愿者组成博物馆解说阵容。西厢房是传承与保护展厅,这座展厅完整记录了广内街道办事处从建主题广场、出典籍、进校园到荣耀地参加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垫场演出,在传承与保护空竹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与努力。东厢房是现场演示和互动展厅,博物馆特意将制作空竹所需的小车床、工具、台案等设备搬进展厅,以便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空竹制作的全过程,还为观众提供了参与空竹制作的机会,而为大家演示、教大家制作的也是重量级人物——空竹制作传人张国良。
2008年8月启动筹备以来,筹备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古籍资料,形成大约10万字的基础资料,并根据专家意见完成了《展陈大纲》手稿的4次修订。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空竹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下,空竹博物馆已征集到空竹实物458件,其中单轮空竹59个,双轮空竹64个,异型空竹345个,还收集了照片资料近400张,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镀金证章、纪念邮票册等。

地址:西城区报国寺西侧小星胡同
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6:30(周一闭馆)
乘车路线:乘坐676路到核桃园东街,下车步行1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