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薇与霍秀

  • 2017-08-31 17:06:35
  • 北京晚报

在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的经典之作《林家铺子》里扮演林老板女儿的一位京籍演员。《林家铺子》通过江南水乡一个小铺子的倒闭,描绘九一八前后中国农村和小城镇的悲惨境地。片中饰演林老板女儿的马薇说着一口京片子,奇怪的是却并不与水乡的旖旎景色相违和。大约因为她清丽婉约,有小家碧玉之态,很符合原著的描写。

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位女演员,出演过《这不过是误会》等影视剧。最为观众熟悉的是她在电视连续剧《故土》中的大放光彩。

当时播映时风靡一时,万人空巷,也成为中年以上观众记忆深处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霍秀也是北京人,毕业于清华附中。

■侯宇燕

马薇和霍秀,都是从北京走出去的女孩子。而且她们的容貌,是如此神似,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迷人的事情。

《林家铺子》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由夏衍编剧,水华导演,可谓极盛之作。其中扮演林老板女儿林明秀的马薇,虽然还是个新人,可在明秀因穿了日本布旗袍被同学鄙视,气得回家撒娇哭诉;林老板破产带明秀远遁上海,临行前林太太做主将她许配给最贴心的大伙计,她眼神迷惘而惆怅地跪下叩头几场戏里,都演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与谢添、于蓝等老戏骨同台竞技,竟不逊色。

这样一个容貌、气质在那个时代均出类拔萃的女演员,后来却几乎未在银幕上露过面,很快淡出了观众的视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她支边去了宁夏。

在亢彩屏所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兰草》里,马薇以“金薇”的名字出现了。对于关心她后来去向的观众,在意外的欣喜之余,读后必定又会生出许多新的感慨。

《马兰草》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记载下来的真实故事,是典型的“以文证史”之作,主人公是一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择膏壤恋荒砾,酷风烈日傲霜寒”,从大城市扎根于塞北之地的天涯芳草。

关于这本书的主旨,可引用书中的一句话:“马兰草度过严冬,看看像死了,可根仍然活着,到了春天还要发芽,抽叶,开出绚丽的花朵。” 《马兰草》起首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初,正好是《林家铺子》公映后不久。在边塞刚刚兴建的宁夏大学,从京、沪等地毕业的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壮志凌云,“决心在这一穷二白、崭新的白纸上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把自己的青春献给边疆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小说开头,一位叫朱墨林的毕业于北师大的教员在吃着野菜饼子时说:“我写讲稿缺乏资料,我不找,谁送上门来?昨天我跑了市图书馆、文化局、文工团、清真寺……”他的话被老许打断了。许文奇做了个鬼脸说:“到文工团找金薇去了……”老许话还没完,见朱儿不知是吃饭吃的还是臊的脸涨得通红,嚷嚷着:“许大马棒不准你冤枉好人!金薇在北京学什么‘梁祝’,你扯什么淡。人家文工团是总政、空政、铁道兵、实验歌剧院抽人共同编制而成的,带来的图书比咱们大学还多。”

从这段话里,既可看出在当年极菲薄的物质条件下一代知识分子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也可得知马薇在拍摄了《林家铺子》之后的去向,原来她去了宁夏文工团。书中写到文工团有庞大辉煌的建制,这正是那个年代全国上下大力支援边疆的具体体现。

或许在参演《林家铺子》时,马薇还是北京“总政、空政、铁道兵、实验歌剧院”中的一员,拍摄完毕后,本应继续在北京舞台上大放光彩的她,像书中那些富于热情和理想的青年一样,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放弃了镁光灯下的辉煌灿烂,来到这亘古荒原上扎根、发芽、抽叶、开花,成为寂寂无闻的“马兰草”。

金、马都是少数民族常用姓氏,而宁夏又是回族自治区,因此以“金薇”之名出现在小说里的马薇,很可能是回族人。这点在我向小说作者亢彩屏的了解中,也得到了证实。从《林家铺子》中她纯熟的北京口音分析,她还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如果我们结合时代背景作一些推论,或许能得到这样一个答案:马薇并不因主演了一部重要电影而居功自傲,甚至可能是主动离开自小生长的古都,来到祖籍之地,以文工团团员的身份来支援边疆文化建设的。

这个推测在小说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中也得到了完全的证实:20世纪60年代初的银川,有一个规模很大的自由贸易市场。在这里,来赶集的主人公何丹巧遇一位老友,“是位面貌十分俊美、装束雅致的少女。从那不露痕迹的用心修饰过的眉毛,编成一根松细大辫的特殊发式,一眼即可看出,这是歌舞团的演员……很像《林家铺子》里的演林老板女儿的那位长眉姑娘。这位演员,虽然只上了一次银幕,演了个二等角色,但她那两道插入鬓角的秀眉和一双深深的笑靥,却在许多观众心里留下了印象。”

寥寥几笔,马薇娇憨、可爱的气质就跃然纸上。此后,书中少有关于她的记载,只在何丹的婚姻遭到粗暴干涉,何丹病重住院那一节,又短暂出现了“金薇”的身影:她和男友、大提琴手王培尧来看望何丹,看到何丹的惨况,不觉下泪。

《林家铺子》之后的马薇,到此就画上了一个句号。在接下来的跌宕岁月里,她又去了何方,是否还在从事文化工作?这都是谜。而《马兰草》的作者亢彩屏,则在她得红斑狼疮病危之际,与男友汤宜庄结合了。汤宜庄这样说:“人生获一知己,尚死而无怨;凭我的劳动,不管担子多重,也要挑到最后的一息;不管她寿命有多长,哪怕只做一天夫妻,我这颗火热的心也要献给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妻子。”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反映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爱情,马兰草们的爱情,也为一代支边人的精神面貌画出了最浓郁的图像。正如亢彩屏的大学同学,著名作家苏叔阳在《马兰草》序言所云:“国家与人民都如朝日方升充满着蓬勃的活力。在我们的心头闪耀着光辉的理想,青年的心虽然不能说纯净如透明的水晶,至少也像碧蓝的天空。”

也许,今日的马薇早已退休,像无数虽非佳卉,却在坎坷的生活境遇中葳蕤自繁的马兰草一样,过着平淡而问心无愧的晚年生活。

时光流转,20多年过去了。在1980年代的中国银屏上,又出现了一个与马薇面貌很像的京籍青年演员霍秀(现为著名环保人士)。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她与后来任国家话剧院院长的赵有亮一起主演了根据苏叔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故土》,轰动一时,就如《西游记》、《寻找回来的世界》等老电视剧一样,都是我们这代人童年时候的美好记忆。

霍秀的容貌,那两道插入鬓角的秀眉,尤其那种青瓷般的气质,极像马薇,而且也说着一口清脆的北京话。无独有偶的是,她在上世纪70年代也曾工作于宁夏文工团。我猜测难道她们之间有什么血缘上的联系?至少,在冥冥中苏叔阳都和她们产生了某种间接的关系!

霍秀还是我的校友。上世纪60年代中期,她在清华附中读初中,和张宏民、张承志等有同窗之谊。网上有回忆说她是当年清华附中两朵牡丹——白牡丹、黑牡丹之一。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几年后得到宁夏文工团的招生名额,这在那个年代算是相当好的出路了。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这不是误会》,由霍秀与陈烨、迟重瑞(后在《西游记》中扮演唐僧)主演。那应该是霍秀最好的年华,就像《林家铺子》里的林小姐,那是属于马薇的最好年华。还有《马兰草》里的群像,那更是属于整整一代支边人的最好年华。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