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建设现场。张立朝/摄

春节期间,郭陈强坚守工地。张立朝/摄

津保铁路开通后,往来天津保定的乘客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张立朝/摄

京台高速大兴段俯瞰图。宋佳音/摄
速度,往往被我们用来定义快慢:运动的快慢、时间的快慢、发展的快慢……
然而,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创造着速度的奇迹,一朵蘑菇因一条路的建设而缩短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一个地区因一条铁路的开通而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一个个带有温度的故事,用速度诠释着发展。
3年来,京津冀正在跑步进入交通一体化时代。而交通一体化的多点开花,又反哺了京津冀在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让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不断提速。
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去年11月,《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2015-2030年)》获国发改委批复。规划明确,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近期到2020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保唐相邻城市1小时交通圈,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北京至霸州铁路、北京至唐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铁路、崇礼铁路、廊坊至涿州城际铁路、首都机场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环北京城际铁路廊坊至平谷段、固安至保定城际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等9个项目,总里程约1100公里。远期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除建设轨道交通外,京津冀高速路网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京昆高速、G111北京段改建工程2014年底建成通车,市域内三条高速公路“断头路”进展顺利,京台高速北京段2016年底建成通车,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开工建设。作为2019年世园会配套工程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点交通保障项目的兴延高速已完工31%。本报记者 赵语涵
两年
京张高铁创建设速度奇迹
2016年5月开工,2017年底八达岭隧道贯通,2018年2月启动下穿老京张铁路,2018年8月完工……这是京张高铁中铁五局3标段的工程进度时间表。按照这张时间表,3标段用两年多时间即可建成,其建设速度相比往常铁路隧道及车站建设足足快了约两年时间。
整条京张高铁建设,3标段可谓难点汇集。在这里,将建设国内埋深最深、最大的地下车站——八达岭长城站,地下面积3.6万平方米,最大埋深达到102米。
这样的难点工程,要提前两年完成工期,这份速度如何创造?
“简单来说就是多上人、多上机械、延长作业时间。”中铁五局3标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段仕军坦言。小段是云南人,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他和工地上的300余名建设者一样,没回家过年。
四川小伙郭陈强,是3标段的一位基层建设者,今年是他外出务工多年来第一次没回老家过年。“京张高铁是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点工程,需要赶进度,我们留下来坚守岗位。”郭陈强说,除夕晚上,在工地吃完饺子后,他通过微信跟远在四川宜宾的家人视频。“第一次没能陪父母过年,心里还是有些愧疚。不过,父母也挺理解我的,都叮嘱我要好好干,可不能马虎。”
大年初一,工地放了一天假。小郭一大早儿就到天安门广场上看了升旗。“别的工友都说要好好休息,就我一个人去的。”为啥要去看升旗?小郭挠着头笑笑,“来北京了,就是觉得得去看看升旗,感受一下。大年初一,期待更好的开始。”那天,小郭挤在人群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觉得祖国很强大,作为中国人很骄傲。想到自己也参与到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中,我骄傲!”郭陈强说。
“春节假期期间,工人们按工序分组倒班,做到24小时不停工。”段仕军介绍说,“比如开挖隧道主要有打钻、爆破、除渣、立架、喷浆等工序。工人们按照作业工序进行分组,轮流作业。”为激发工人的建设热情,去年下半年,工地开展了“大干120天”的技能评比活动,最终评出安全合规作业,且效率最高的多个班组。
“在我们标段,火车将从地下穿长城而过。为保护八达岭长城,隧道建在地下102米处。而坐落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内的八达岭长城站,地上会建设一个售票大厅,地下建设分三层,最底层为埋深102米的站台层;往上一层是进出站层,建在地下62米处;第三层为设备层。”段仕军指着工程沙盘讲解。
按照工程进度,地下隧道要在今年建成贯通。“为加快进度,我们在打通多个斜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斜井。所谓斜井,就是通往隧道进行施工的通道,多一个通道,隧道就又多了一个挖掘点,这样多点挖掘,工期就能提前。”段仕军解释说。隧道建成后,这些辅助打通隧道的斜井将保留,作为逃生通道使用。
记者手记
京张高铁的建设折射的既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建设速度,更反映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备速度。作为一大国际盛事,京冀两地在筹备冬奥的同时,抓住机遇,借势加速发展。去年6月,国家速滑馆设计方案国际竞赛启动。目前,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已开始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作为施工技术复杂、工期紧张、不确定因素多的难点工程,京张高铁(北京段)和兴延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延崇高速的超长隧道等控制性节点工程2016年年底前已先行开工建设,今年将实现全面开工建设。 本报记者 赵语涵
25分钟
蘑菇进城有了新高速
一条高速,拉近了南北。过了个春节,许多从南部驾车返京的人欣喜发现,又多了一条进京路,路宽,不堵。
这条高速公路便是春节前新开通的京台高速北京段,它全长仅26公里,双向8车道,最高设计时速达120公里,贯穿大兴南北,与此前已经通车的河北段在礼贤镇田家营村实现了无缝对接,改变了沿线4镇上百个村的百姓以往只有普通公路进京的出行状况。这其中,感触受益最深的,要数位于田家营村的北京绿禾都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员。
昨天11时,丰台区大洋路农产品批发市场,做蔬菜生意的赵卫华,开着厢式货车又一次“准时”停在了合作社蘑菇温室旁,让正等待的合作社负责人王德良长舒了一口气。王德良扎根田家营村,经营种植蘑菇,已整整10年,基地内50栋日光温室种植着蘑菇和蔬菜,带动着周边120余户社员,农产品主要销往市区、大兴城区、廊坊等地的批发市场。放在几年前,让社员们最头疼的便是找菜贩子来拉菜,吸引游客、发展观光采摘游连想也不敢想。
“我可是他们的老主顾了,每天都是上午来,就是老迟到。”赵卫华不好意思地笑说。原来,京台高速北京段通车前,从大洋路市场到田家营,她得先绕到南五环路志远西桥,然后再向南沿南中轴路穿过10多个红绿灯,行驶20多公里,再向东绕6公里才到田家营,全程50公里的路,开车往往得1个半小时以上。“返程路上,再遇上个堵车,颠几下,蘑菇易受损。”而京台高速北京段通车后,赵卫华的运菜路被“截弯取直”,车从合作社出来500米便是佃子村高速口,往北走约25分钟便可以直达批发市场,省路又省时。
地头上,几名工人齐心协力下,不到半小时,赵卫华的车便装满蘑菇,赶往市场分销给经销商。临走时,王德良开玩笑说:“这次装完菜还没到饭点,我可不管你吃中午饭了。”“咱现在来回省下两小时时间了,自己回去吃自己的,给你省下了!”赵卫华笑答。
其实,王德良在乎的并不是请菜贩吃的那顿便饭。“咱种的是农产品,销路广、运输畅才是关键。”他说,合作社位于大兴区腹地,京冀交界处,距城区40多公里,几年前没有高速,交通不方便,很多商贩都不愿意来,合作社只能把一部分产品低价销往较近的廊坊市区。从京台高速北京段动工起,他就开始关注着这条路的所有消息。
后来,伴随着京台高速通车时间日益临近,来接洽的菜贩越来越多。现在,合作社每天生产的3000公斤蘑菇,搭上京台高速路,一部分销往新发地、大洋路等批发市场,一部分快速销往大兴城区合作社自营的社区菜店,一天能有十几拨菜贩来拉菜。“没通高速前,再遇上个堵车,每天等菜贩前来,耗一天都是常事。”王德良说。
京台高速北京段通车后,王德良已经不满足于将农产品批发给菜贩子。他在合作社基地新建了一座占地1亩地的锦鲤温室,试验果菌、果菜间作模式,种上草莓、葡萄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玩起了采摘观光旅游。“一栋温室内,地上放菌棒、顶上搭葡萄架,旁边种草莓,这可有点都市农业的味道了,空间被充分利用起来,效益能翻番。”王德良说,高速路通了,前来采摘观光的游客肯定少不了,他得趁热打铁,抓住这条“致富高速路”,多给社员谋福利。
记者手记
京台高速北京段的通车是本市完善京津冀高速路网的又一大成果。除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也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今年底,又一批高速路将建成通车或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京秦高速、京开高速拓宽工程通车,年内实现新机场北线高速开工,继续推进新机场高速、延崇高速、兴延高速等项目按计划实施,力争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主体建成。本报记者 杨旗
1小时
高铁让白沟发展提速
一趟铁路的开通,让河北小镇白沟一步跨入了高铁时代。
2015年底,津保铁路开通,让白沟到天津的乘车时间缩短至半小时。通过在天津换乘城际铁路,白沟至北京的乘车时间仅为1小时。
1小时内,可以从白沟往来津京,这意味着什么?从北京大红门疏解而来的服装商人许长发感触颇深。老许是东北人,20多年前来到北京做服装批发生意,站稳脚跟后,还带动上百名亲朋到北京从事服装批发生意。2014年,大红门地区启动疏解,老许作为首批疏解商户,迁至白沟。
为啥带头?老许说:“我感觉到疏解是大势所趋。与其赖着不走,不如先下手为强,早点到白沟开辟新天地。”在老许的带动下,一大批亲友也迁到了在白沟新建的大红门国际服装城。
一次搬迁就是一次大动筋骨。对于前期可能出现的客源流失、营业额下降等问题,老许都做了充分准备。但让他最焦急的是,往来白沟的交通不够便利,挡住了客源。“刚迁来时,白沟没有火车站,开车前来也不方便,没有直达高速。”老许说。
2015年底,津保铁路开通,并在白沟设立站点。老许的生意大为改观。“以前的一些客人渐渐回来了,更可喜的是,铁路带动了不少天津、保定、霸州等铁路沿线地区的商户来这儿批发服装,我逐渐拥有了一大批固定的客源。”
铁路的开通,同时也让服装城里的散客多了起来。“津保铁路经过白洋淀、白沟等站点。一些去白洋淀旅游的游客,游玩后会坐着火车来白沟购买箱包、服装等,一些旅行社也开发了‘玩在白洋淀、购物在白沟’的旅游线路。”许长发说。
如今,徐长发还有不少亲友仍留在北京观望。“我自己也经常坐火车回京,跟这些亲友聊聊在白沟的经营情况。”说起未来,老许信心十足,“一方面交通配套设施跟上来了,另一方面白沟当地政府部门也给我们疏解过来的商户在发展方面创造了好环境,再过两三年,我的营业额就会超过当年在北京时的营业额。”老许的信心也影响着在京观望的商户,让他们勇敢迈出外迁的步伐。
津保铁路开通前,天津、保定两地往来必须绕道北京。该条铁路开通后,不仅往来天津与保定的乘客无需绕道北京,更让天津至保定沿线多地一步跨入高铁时代。截至今年2月中旬,津保铁路开通运行400余天,运送旅客800万余人次。
北京铁路局新闻发言人朱殿萍说,津保铁路不仅完善了路网结构,更标志着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鼎足格局,以密布环绕区域内的高铁、城际、市域铁路线路为骨架,呈放射状的铁道上的京津冀交通运输“金三角”新格局初步形成。以此为基础,北京铁路局首次在全路开行了以石家庄、邯郸为支点,连接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唐山、承德、保定、定州8个地市级城市与北京、天津和省会石家庄之间的4对环绕京津冀环行列车,实现京津冀区域内主要地市级城市之间的有效串联和衔接,百姓出行实现了零换乘,同时也让目前尚没有开通高铁线路的区域百姓,实现了就近到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一次性换乘,分享到了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新便利。
记者手记
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未来,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地铁将构成京津冀之间的四层轨道交通网络。2015年年底开通的津保铁路正是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体系的其中一条线路,它的开通拉近了京津冀三地的距离,也让京津冀一体化在各领域提速发展。 本报记者 赵语涵